重点突破练(4) 细胞代谢 (本套共15小题,共60分。第1~4、6~14小题,每小题3分;第5小题10分;第15小题11分。) 题组一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酶 1.某研究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收集产生的氧气,每隔30 s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60 s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氧气产生速率可能增大 B.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180 s时氧气产生量可能增加 C.与240 s时相比,300 s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更高 D.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 2.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科研人员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要在胰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B.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C.由图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小 D.可用单位时间内脂肪的减少量来表示胰脂肪酶的酶活性 3.某兴趣小组利用酶、反应底物、试管等材料和器皿进行了酶促反应实验,结果统计如图所示。甲为反应底物,酶在T1时加入,其他条件适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酶离开活细胞仍可催化化学反应 B.酶降低了甲向乙转化所需要的活化能 C.T2时反应速率开始减缓的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 D.若提高温度,则甲完全转化为乙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延长 4.“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开始并不和底物的结构完全吻合,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相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使底物和酶契合形成络合物,进而生成产物。产物从酶上脱落后,酶活性中心又恢复到原构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酶受底物诱导的同时,底物结构也发生变化 B.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C.这个模型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D.酶与底物形成络合物时,降低了底物转化成产物所需的活化能 5.(10分)某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mL 2 2 2 A pH=8缓冲液/mL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mL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mL 0.3 乙生物提取液/mL 0.3 丙生物提取液/mL 0.3 总体积/mL 3.8 3.8 3.8 B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 ℃的水浴中,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 C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 _____(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_____。 (4)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下图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坐标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 题组二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6.ATP水解脱离的磷酸基团可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M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为ADP和Pi的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M运输Ca2+过程中,紧连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后将M磷酸化 B.载体蛋白M催化ATP水解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