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身术《直拳》课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沿着“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主线,体现“以学定教”育人理念。通过防身术的学练,提高学生防身意识,正确理解武术运动形式、攻防特点及武德的规范要求,运用武术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作用,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材分析】 防身术是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防身术讲究攻防兼备、简单直接、招法凌厉,进攻时要求发挥最大威力,防守时要求严密,其决胜的条件是技艺、体能、战术和精神的完美统一。防身术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也没有宗派可言,在实战中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掌握后能遇敌不慌,即使遇到敌方突然袭击,也能在一瞬间做出相应的防守和反击,通过防身术的学练,可以培养学生机智、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象是高中学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1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增长渐趋放缓,身体形态接近成人,男生力量素质增长明显,耐力素质接近最高水平;女生力量素质在16岁时接近最大值,耐力素质趋于稳定,柔韧素质整体优于男生。在心理方面,兴趣更加广泛并能稳定在个别领域,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增强,情绪的两极性、深刻性更为突出,对比赛结果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在技术方面,通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武术运动有一定的基础,但技术动作不够成熟,本节课将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到武术学习之中,以达到育人育体的目的。 【教学策略】 1.通过专项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同时达到充分热身目的。 2.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形成动作表象,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身动作。 2.通过两人配合练习,模拟实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攻防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通过武德教育和体能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最终达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充分预热)-基本部分(学习新内容)-结束部分(放松身体) 【场地布置】 操场、音响 【安全措施】 1.做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充分预热,预防受伤。 【教学过程】 班级 高一16班 人数 40 课次 1 授课教师 时间 教学 内容 防身术《直拳》 教学 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目标:提高对防身技术动作《直拳》的认识,掌握其技术动作及练习方法。 2.体能素质发展目标:通过学练,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同时能够表现出动作攻防意识。 3.情感品格培养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防身动作技巧。 难点:提高防身意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设计意图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准备 部分 课堂常规: 热身活动:原地跑《攻防反应》 动作方法:在行进间跑动中,听到老师口令后立即做出攻击或躲闪动作。 三、徒手操 扩胸运动4×8拍 转腰冲拳4×8拍 手腕脚踝4×8拍 1.指定地点集合。 2.向学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与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播放音乐,老师领做,用口令提示。 2.口令清晰洪亮,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领做。 2.口令清晰,节奏明显。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向老师问好。 3.认真听老师讲本课内容和要求。 4.见习生随堂听课。 1、攻防反应:注意力集中,听到老师口令后立即做出攻击或躲闪动作。 1.跟随老师做动作。 2.热身充分,防止意外受伤。 组织一:四列横队。 组织二:四列横队,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