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130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共32张)音频(1分58秒)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115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58秒,1分,音频,32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3《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一比:你能找到多少个关于马的成语。 走马上任,走马看花,蛛丝马迹,指鹿为马,招兵买马,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天马行空,驷马难追,人仰马翻,兵强马壮,青梅竹马,千军万马,汗马功劳,伯乐相马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倡导者、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3)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奇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 三、疏通文字,了解文意 (一)挑战第一关 1.读通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看谁一马当先。 2. 听读课文 听节奏,悟语速。(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 3. 正音正句。 4.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1)速读(不读错音、破句) (2)配乐朗读(个人或小组) A 音准通畅、声音洪亮,B 语速、停顿恰当,C 有感情地朗读(轻重缓急)。 (二)挑战第二关 读懂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3. 你能把文章中的通假字找出来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 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解释,学习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 5. 自学指导二:翻译句子。 6. 词语归纳。 (三)挑战第三关 1.分析文段一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段文字说明了伯乐的什么作用?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分析文段二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分析文段三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2)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4.本文的思路: (1)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痛诉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其真不知马也) 5.讨论: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本文中“伯乐”“千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