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1318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9 第五单元 进阶一 阅读前备知识与方法指导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954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教师
,
学生
,
讲义
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增进对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理解,思考中国乡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历史局限。 1.探索社科类书籍的阅读门径,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2.把握论著中的关键术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了解和考察其学术价值。 3.深入研读作品,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4.了解学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借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专著研读和专题研讨的能力。 本单元要求阅读《乡土中国》这部学术著作,这为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理论认识水平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通过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其乡土意识,使其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了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晚年开始对一生学术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他的主要著作有《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此书写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缘起于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文章,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问题,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课标全国卷对学术论著考查的主要能力要求包括筛选、提取、整合、比较、分析、应用等,这些能力均可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下的《乡土中国》中找到相关对应点和解题依据,为此,我们选取一些经典片段来介绍读书方法,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对学术论著阅读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阅读”读文技法 第一步:构建阅读目标任务 阅读《乡土中国》这类学术著作的目的一般比较明确,可能是为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可能是想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还可能是为解决当今农村问题寻找答案。无论带着哪种预期来阅读,目标明确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步:先“粗”后“细”,逐步推进 所谓“粗”,一是阅读“序言”“后记”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二是通过浏览目录大体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所谓“细”,即注重概念、材料、论证、推理等要素,深入思考,不断提炼。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就是要遵循这种逐步推进的阅读方法。 第三步:关注作者研究的思路,学以致用 阅读《乡土中国》,要注意作者怎样从调查材料中提炼典型的现象,形成概念,又怎样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阐释。要研究作者形成结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9-30)
高中语文读写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革命文化与文学(pdf版)(2025-09-30)
高中语文读写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pdf版)(2025-09-30)
高中语文读写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外国戏剧与诗歌(pdf版)(2025-09-30)
高中语文读写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经典理论与哲学(pdf版)(2025-09-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