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练(四) 1 2 4 5 6 7 9 10 11 13 14 15 B C C D C D A ABCD A A B B 3.(共12分,每空3分)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若实验中唾液淀粉酶溶液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即可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②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的蛋清液、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 ③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再分别滴加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8.(共10分,每空1分)(1)2 酶具有高效性 (2)2 在37 ℃和0 ℃环境中分别保温5 min 分别滴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 (3)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1 mL HCl溶液 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1 mL NaOH溶液 37 (4)2号试管中的溶液总量与5、6号试管不同 2号试管中再加入1 mL蒸馏水 12.(共13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1)温度(1分) 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 (3)碘液 剩余量 (4)不科学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 1.本题考查的是酶的产生、化学本质和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酶由活细胞产生;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少部分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酶活性不变,说明甲酶可能不是蛋白质,而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A正确;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可被蛋白酶分解,故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正确;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蛋白质主要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酶活性改变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D正确。 3.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的实验设计:实验组是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是已知蛋清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蒸馏水+双缩脲试剂→不出现紫色反应。 4.酶的作用是降低分子从基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 5.无机催化剂和酶反应前后自身均不发生变化,两者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加热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是提高反应物中高能量分子的数目,D正确。 6.淀粉遇碘变蓝,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可知淀粉被分解的快慢,实验证明了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催化淀粉分解的速率几乎相同,即酶具有高效性。 7.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作对照得到的,题图只显示了酶的专一性,不能显示酶的高效性,A错误;题图是酶和底物结合的过程,该过程不能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B错误;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因此一分子蔗糖不能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C错误;蔗糖酶的结构不能与麦芽糖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因此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D正确。 8.本题中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特别注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同时注意无关变量的控制。 9.根据三支试管所加试剂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温度对酶的活性也有影响,B错误;2、3号试管内酶活性低,产生的气泡少,C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D错误。 10.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升高,A错误;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升高或不变,B错误;实验二中限制反应速率的制约因素是酶浓度,所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升高,C错误;因实验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保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D错误。 11.由题意知,PPO酶活性较高会影响啤酒的品质,温度为80 ℃、pH在8.4时,PPO酶活性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