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51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专题1 第一单元 基础课时1 物质的分类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6104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苏教版,化学,高中,--2026版,讲义
    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基础课时1 物质的分类 学习 任务 1.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辨识物质形态、物质性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从不同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常见的分类标准,能对指定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分类方法 1.分类的概念 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进行分类时,人们往往通过比较事物间的相似性,把某些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继而按类研究。 2.物质的分类方法 通常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 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 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 (4)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Cl属于固体,也属于易溶物质,还属于盐。 (  ) (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 (3)KNO3既属于钾盐,又属于硝酸盐。 (  ) (4)Na2CO3、NaHCO3、Cu2(OH)2CO3分别属于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  ) [答案] (1)√ (2)× (3)√ (4)√ 二、根据组成、性质对物质分类 1.对氧化物、酸、碱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 ②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Na2O等。 (2)从组成上看,HCl等不含氧元素的酸,称为无氧酸;而H2SO4和HNO3等含氧元素的酸,称为含氧酸。 (3)从溶解性上看,NaOH、KOH等碱可溶于水,称为可溶性碱;Cu(OH)2和等碱难溶于水,称为难溶性碱或难溶性氢氧化物。 2.物质分类研究的价值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性质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使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杂乱的事物变得井然有序,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  ) (2)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  )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 [答案] (1)× (2)× (3)√ 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 1.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超市中货物的摆放,就利用了分类的思想。请思考一般超市中货物摆放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提示] 货物用途等(合理即可)。 2.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利用物质。已知沙子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试着判断二氧化硅能否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提示] 能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1)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碱性氧化物?二者有何关系? (2)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有何关系? [提示]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1.物质分类的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 (2)概念间的关系———并列” “包含”与“交叉”。 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2.利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氧化物的分类及辨析 (1)酸性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2)碱性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1.如图是按一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类标准1是所含物质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