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55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专题2 第二单元 能力课时2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916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苏教版,化学,高中,--2026版,讲义
    能力课时2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 探究 任务 1.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微粒数目、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 2.掌握相对密度、平均摩尔质量有关问题的分析方法。 3.掌握溶液中以物质的量浓度为核心的相关计算,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4.掌握表示溶液组成的c、ρ、w、S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N、n、m、V、相对密度及平均摩尔质量的相互转化 1.基本转化关系 注意:n和气体体积之间转化关系受温度、压强影响。 2.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如: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可表示为D==,即相对密度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3.平均摩尔质量 平均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混合物(即1 mol混合物)的质量。 对于气体,==M1φ1+M2φ2+…+Miφi(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等于体积分数) 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0.4 g,求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和质量比。 [思路点拨] 已知二元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可用十字交叉法快速求出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子数之比、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不是质量之比)! [解析] 解法一:已知气体的总体积和总质量,列方程组求解,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n2,则: 解得n1=0.1 mol、n2=0.4 mol后得V1∶V2=n1∶n2=1∶4,m1∶m2==7∶44。 解法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混)==40.8 g·mol-1,则(十字交叉法): 40.8CO:28CO2:443.212.8 == 由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计算体积比和质量比。 [答案] 体积比为1∶4,质量比为7∶44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 D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说明摩尔质量:甲>乙。根据n=知,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甲>乙,则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即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少,A错误,D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B错误;摩尔质量以 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因摩尔质量:甲>乙,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C错误。]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计算类型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计算的基本公式:c==。 (2)计算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①已知溶质的质量。 ②已知溶液中某种微粒的数目。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1)换算公式:cB= mol·L-1。 M:溶质B的摩尔质量(g·mol-1)  ρ:溶液的密度(g·mL-1) (2)推导方法: 设溶液体积为1 L,则cB=== mol·L-1。 3.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稀释规律: ①语言描述:将浓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②公式:c(浓)·V(浓)=c(稀)·V(稀)。 (2)混合规律: ①语言描述: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或质量之和)。 ②公式:c1·V1+c2·V2=c(混)·V(混)。 w1·m1+w2·m2=w(混)·m(混) 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mL-1、溶质的质量为 m g、 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c=   B.m= C.w%=% D.c= B [依据V、ρ、M、m、c、w%等物理量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A项,c=,错误;B项,m=Vρw%,正确;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