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70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文本对应练22 荷塘月色(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61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荷塘,必修,语文,高中,答案,月色
    文本对应练(二十二) *荷塘月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下列对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运用叠词,加强了语意,使行文富有节奏,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 B.第一段通过对月光的直接描绘,写出月下荷塘幽雅淡远、别具风致的美。 C.作者借助联想想象调动多种感官,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自然融入情感。 D.第一段写荷叶荷花,却处处给人月光弥漫、月色清淡、意境朦胧的感受。 2.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第二段中画横线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我是好人!” B.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亲———文学。 C.赵庄的人们这时都说开了,有的说:“把田村家得罪上来,咱们也没有取上利。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D.“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3.文中第一段画横线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又叫“移觉”,是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请以“琴声”为对象,运用通感手法写一句描写琴声的话。(4分) 4.请根据“荷”的意象,结合朱自清的人生经历,给朱自清写一段人物短评,不少于50字。(4分)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开着的,或打着朵儿的白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一)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1分) 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6.文中加点的“远远近近”,与“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中的“远远近近”语义是否相同?能否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