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497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章 实验探究课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件--2026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187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质的,必修,科版,化学,高中,--2026版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实验探究课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 1.用浓硫酸配制0.1 L的稀硫酸,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2.掌握配制过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用品】 仪器: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试剂瓶,胶头滴管,量筒。 试剂:蒸馏水,98%的浓硫酸(ρ=1.84 g·cm-3)。 【实验步骤】 1.计算:V(浓硫酸)=_____ mL。(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量取:用_____量取_____ mL浓硫酸。 3.溶解:缓慢把浓硫酸倒入装有水的_____中,并用_____不断搅拌。 4.移液: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将烧杯中的溶液沿_____注入_____中。 2.72 量筒 2.7 烧杯 玻璃棒 玻璃棒 100 mL容量瓶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_____和_____2~3次,将洗涤液一并注入_____中。轻轻摇动_____,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加蒸馏水要用_____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塞好容量瓶塞子,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溶液配制好后应将其装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保存。 烧杯内壁 玻璃棒 容量瓶 容量瓶 玻璃棒 胶头滴管 【问题和讨论】 1.将烧杯里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后,为什么要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示:因为烧杯内壁上还有H2SO4,如不洗涤或洗涤液不注入容量瓶,所配制的溶液里H2SO4的物质的量就偏小,导致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低。 2.某同学最后一次摇匀后,发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下降,立即又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 提示:该同学的做法错误,这样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3.即便是正确的操作,实验时也会产生误差。你能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吗?利用图示说明定容时仰视和俯视产生的误差。 提示: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溶质的量不准确,一个是溶液的体积不准确。造成溶质的量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称量误差、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已洗涤未转移或转移时部分液体洒到外面等。造成溶液体积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定容时仰视或俯视造成溶液体积不准确等。 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如图) ①仰视刻度线:由于操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如图a。 ②俯视刻度线:加水量偏少,溶液体积偏小,故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高,如图b。 【跟踪训练】 1.配制10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 (1)需用NaOH质量为_____g。 (2)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玻璃棒、_____、量筒。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 2.0 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搅拌 引流 (4)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计算、②溶解、③转移、④称量、⑤定容、⑥洗涤、⑦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 ①④②⑦③⑥⑤ (5)在配制的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请填空(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a.在配制溶液时,发现容量瓶内有水,未干燥直接使用_____; b.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_____; c.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_____; d.定容摇匀后静置,发现液体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偏低 [解析] (1)m(NaOH)=n×M==2.0 g。(2)配制溶液需100 mL容量瓶,定容时需要用胶头滴管。(3)溶解NaOH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4)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在转移至容量瓶中之前要冷却至室温。(5)a项,因溶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