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499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2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讲义--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3776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教版,地理,高中,讲义,防避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1.能够结合区域灾害特点,制定可行的避灾方案。 2.熟练掌握不同场合、地点,不同情况下紧急避险和疏散逃生的方式、方法。 3.通过演习的方式,切实掌握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与措施。 一、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1.社会行动 (1)加强自然灾害研究,组织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健全灾害管理法规,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实施防灾、减灾工程。 (2)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救援能力,并加强防灾减灾的国际或区域合作等。 2.公民参与 (1)社会公民: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学习灾害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社会责任感。 (2)未成年人:在遇到灾害时,首先要尽力维护自身安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救助他人与财物。 (3)个人:记住“十字要诀”,即“学”“听”“备”“察”“报”“避”“断”“抗”“救”“保”。 二、地震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 (2)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等。 (3)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等。 2.个人层面 地震前 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在地震多发的地区,要准备好必要的水、食物及其他应急物品与器具 地震时 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 地震后 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三、洪水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2)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洪水灾害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洪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防洪减灾管理体制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组织灾前水利建设与防洪减灾科技研究等。 2.个人层面 洪水前 ①了解地势及警戒水位 ②规划逃生路线 ③做好防灾救灾准备 洪水中 ①向高处转移 ②求救 ③借助救生设备或者漂浮物逃离 洪水后 ①做好防疫,不吃腐败食物,饮用水要煮沸 ②灾后重建 发现有人落水,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 提示: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去救人,并大声呼救等。 四、滑坡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 (2)对一些具有潜在活动性的重大滑坡进行监测。 (3)采取一些工程整治措施。 2.个人层面 (1)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 (2)在陡坡上面或者坡脚从事生活或生产活动时,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 (3)在坡体软弱面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和防水覆盖层,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4)针对存在滑动风险的滑坡体,可以通过削坡减载来减小下滑力;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等增加抗滑力。 (5)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无法逃离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如果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 五、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 (2)对一些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 (3)采取一些工程整治措施。 2.个人层面 (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2)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4)雨季或者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5)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住高层楼房的人,在地震发生时应该抓紧时间乘电梯下楼。 (  ) 2.遇到滑坡发生时,一定要原地不动。 (  ) 3.遇到泥石流来袭时,应迅速向山下逃离避险。 (  ) 4.接到洪水警报后,要留意洪水警戒水位的变化。 (  ) 提示:1.× 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逃生。 2.×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