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05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2237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教版,地理,高中,课件,应用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编者按】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理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023·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命题解读】 命题 立意 该题选取黄河上、中游水循环的图文材料为命题情境,综合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 探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该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对应教材P41~44内容 素养 体现 区域 认知 抓住图中黄河中上游的地理位置、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理清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和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 综合 思维 根据图中黄土高原、太行山、海洋与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综合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路点拨】 (1)图文材料→黄河中游南部汇流较多,水量较大→径流深度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考虑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取用水量不断增大→径流深度逐年变低。 (2)材料显示→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会形成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太行山西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距离海洋较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相对较少。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灌溉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 (1)南高北低 农业活动;采矿;生活取水。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后易下渗,蒸发量小,再降水量小;太行山西侧,坡度较大,下渗少,加之植被覆盖度高,蒸发(蒸腾)量大,再降水量大。 (3)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可以增加黄河中上游径流量,增加灌溉水源,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灌溉增多使流域蒸发量增大,提升再降水,可降低种植业灌溉频率。 或不赞同。黄河中上游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量大;过度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增加,次生盐碱化加剧,土地退化,种植业减产。 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砂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减少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