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18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含答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3961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演化,必修,教版,地理,高中,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B B B C B A C D A 12.(1)原核细胞生物→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B: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1.C 2.D 3.B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①正确;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②错误;由于海陆变迁,陆地地层也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而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化石,③错误;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寒武纪时期的生物主要以藻类和单细胞生物为主,A错误;古生代主要以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为主,B错误;中生代以爬行动物为主,C错误;猛犸象是地质历史上曾经活跃的哺乳动物,属于新生代,D正确。故选D。第3题,由材料“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可知,猛犸象生活在陆地上,当时的气候寒冷,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B 5.B [第4题,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B正确;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A、C错误;O2和CO2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二者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D错误。第5题,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 6.C 7.B [第6题,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诞生至今分为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据图中距今时间可判断,甲为冥古宙,乙为太古宙,丙为元古宙,丁为显生宙,C正确,排除A、B、D。第7题,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是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动物以来的阶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B正确,排除A、C、D。] 8.A 9.C [第8题,材料信息表明,披毛犀全身长满浓密的长毛,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抵御严寒,适合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末次冰期后,随着气候转暖,适合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披毛犀应该向高纬迁徙,A符合题意,排除B;向内陆迁徙或向沿海迁徙,与气候转暖没有关联性,排除C、D。第9题,材料信息表明,披毛犀灭绝时期是在一万年前,处于新生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因此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披毛犀灭绝时期是在一万年前,处于末次冰期之后,气候整体上转暖,A错误;恐龙称霸地球的时期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的时期在古生代后期,二者均不在披毛犀灭绝时期,B、D错误。] 10.D 11.A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可知,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新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B错误;古生代中后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出现,C错误;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D错误。] 12.第(1)题,从图中的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可知,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应是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变化,太古宙为原核细胞生物、元古宙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到新生代依次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第(2)题,A为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地球上95%的生物灭绝。B为距今约6 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