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358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34 第五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9941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人教,地理,高中,课件,测评
  • cover
(课件网) 章末综合测评(三) (第四、五章内容) 一、选择题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 √ A     B     C     D 1.C 2.B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而“蜂巢”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A错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西北地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小,D错误。故选C。第2题,“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的结果;D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4.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储水条件改善 B.土壤厚度增加   C.地表趋于平坦 D.旅游资源增多 √ √ 3.D 4.D [第3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正确。第4题,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石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A错误。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作用强,会导致土壤厚度下降,B错误。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误。] 5.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 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6.随着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会形成(  )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 C.海蚀柱 D.海蚀崖 √ √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B 6.C [第5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是受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拱桥景观。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与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海水堆积无关。第6题,恐龙探海景观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进一步演化不会形成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崖。] 依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条件差异,将冲积扇分为“旱扇”和“湿扇”两类。“湿扇”(图1)分布于湿润区,扇上河流常年存在,搬运能力稳定长久。“旱扇”(图2)是短暂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天山北麓“旱扇”较多,在天山持续抬升过程中,天山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图3为冲积扇结构图。据此完成7~8题。 7.随着天山持续抬升,天山北麓先后形成的“旱扇”扇端距离山麓的远近关系是(  ) A.先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 B.后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 C.与先后顺序无关,距离相等 D.受径流大小影响,无法判断 √ 8.乘坐热气球翱翔冲积扇上空,观察到“旱扇”比“湿扇”更清晰且结构更完整是因为(  ) ①“旱扇”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能见度高 ②“旱扇”地表植被相对于“湿扇”较少 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