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379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5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9987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圈层,必修,人教,地理,高中,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结合材料,能够辨识横波与纵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 2.运用示意图,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目标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1.地震波 学习任务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分类:图中S表示____,P表示____。 (2)特性 横波 纵波 固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 (3)波速变化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____(大陆平均)千米处 该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____ 古登堡界面 _____千米处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横波完全消失 33 增加 2 900 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____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_____,D为_____,E为内核,F为____,G为____,H为地壳。 (3)圈层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传播速度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地幔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km 特征 地壳(H)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平均33 ①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地幔(G) 上地幔 2 900 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均很大 地核 外核(F) 3 400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E) ①固态;②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3.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地壳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均匀。 (  ) ②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  ) ③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  ) ④地核由铁和铜等金属组成。 (  ) ⑤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  ) ⑥三个内部圈层中占比最大的是地核。 (  ) × √ √ × √ × 阅读教材P22图1.34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 (综合思维)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提示: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问题2 (区域认知)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提示: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壳、地幔、内核为固体,上地幔上部软流层岩石部分融化,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 问题3 (综合思维)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 提示: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如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和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出的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据此完成1~3题。 1.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 A.短波    B.W2    C.横波    D.S波 2.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地震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3 000 km  B.3 500 km  C.4 000 km  D.4 500 km 3.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 √ √ 1.B 2.D 3.B [第1题,地震波中,纵波的波速较快,能在各态物质中传播。图示中相同的距离,传播时间越长,说明波速越慢,故W1是横波,W2是纵波。能穿过地核的波是W2,横波不能穿过,B正确。第2题,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结合上面左图中曲线可知,横轴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