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A D A C C A A B A B A C A C 11.(1)峰林 侵蚀 (2)石灰 较高 大 (3)交通 旅游业 16.(1)从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2)三角洲。成因: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3)①。形态:呈扇形。变化: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颗粒变小;沉积物磨圆度越来越好;沉积物分选性越来越好。 1.A 2.D [第1题,根据景观图,可直接判断,该景观所示为桂林山水,A正确。第2题,桂林山水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D正确。] 3.A 4.C [第3题,“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①正确。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深洼地”就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继续向“深洼地”汇聚,两侧峰丛或峰林逐渐坍塌,沉积作用增强,洼地堆积物增多,②正确。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无明显抬升,岩石出露面积小,受外界影响小,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弱,岩石溶蚀减弱,垮塌速度变慢,③④错误。第4题,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七百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同时扩大水稻种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目要求。] 5.C [地面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化过程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由此可见,云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峰丛阶段,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形成石林,C项正确。溶沟阶段、洼地阶段是初始阶段,峰丛还没有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不是峰丛。] 6.A 7.A [第6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A正确;河谷形态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B错误;无法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A河段的土质情况,C错误;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堆积作用较弱,D错误。排除B、C、D,故选A。第7题,B-C河段为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相对减慢,容易形成曲流,A正确;越靠近上游,河流流速越快,挟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如果河流挟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处,D错误。排除B、C、D,故选A。] 8.B 9.A 10.B [第8题,由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挟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着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粉砂、黏土依次沉积。由A到 B海拔逐渐降低,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逐渐变小,颗粒按照粒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排除A、C、D。第9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A正确;降水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减慢,B错误;河流流速减弱,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也减慢,C错误;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不会使土壤颗粒变大,D 错误。第10题,滹沱河位于山前冲积扇,水量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运,A错误;洪涝频繁不是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D错误;离河流较近,农业灌溉便利,C错误;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 11.第(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