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八)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A B A A A B B A A D A D C B 11.(1)A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夜晚 N Q 海 (3)西北风 16.(1)东南风(偏东风) (2) (3)昼 与林草地相比,石子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高;石子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林草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加大(空气流动加强)。 1.A 2.B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可知甲>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可知甲>丁,乙>丙;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可知丙>丁;从以上推知,气压最高的是甲。第2 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温度高处气压低,温度低处气压高。甲、乙两地位于近地面,甲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气温低,越往高处气温越低,甲>丁;乙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气温高,越往高处气温越低,乙>丙;近地面气温乙>甲,气温最高的是乙。] 3.A 4.A [第3题,地面状况(沙漠和绿洲)不同,导致两地昼夜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同,造成冷热不均,形成不同的风向。第3题,夜间沙漠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绿洲降温慢,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由沙漠流向绿洲,高空则相反。] 5.A 6.B [第5题,甲地等压面上凸,故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白天荷花塘温度低,形成高压,故对应图中的甲,A正确。第6题,图中甲地等压面上凸,故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故丙处为高压,丁处为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的运动方向为高压流向低压,故热力环流中甲→乙,丙→丁,B正确,D错误;垂直方向上高压气流下沉,低压气流上升,即丁→甲,乙→丙,A、C错误。故选B。] 7.B 8.A [第7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发生偏转,两者之间有一定夹角,故②为风向;和风向相反的力为摩擦力,④为摩擦力;垂直于风向的力是地转偏向力,故③为地转偏向力。第8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因此该图所示的风位于北半球近地面。] 9.A 10.D [第9题,据图可知,昆明东部气压较高,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30°~45°,因此,昆明地区风向为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0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错误;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B错误;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C错误;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 11.(1)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B两点中A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大。(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甲中的近地面风从M吹向N,也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应该吹陆风,因此陆地M近地面气温低于海洋N气温,反映的是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因此N气温高于M,且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P、Q温度小于M、N,因此温度最高的为N。高空气流运动方向为Q点流向P点,说明Q点气压值高于P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乙中M与N之间风由N吹向M,由海洋吹向陆地,因此吹海风。(3)如果图乙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但是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影响形成,斜穿等压线,因此N到M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东北—西南方向,两地之间等压线为西北—东南方向;而高空P与Q之间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因此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从西北吹向东南,为西北风。 12.A 13.D [第12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