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57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3 地貌 植被与土壤(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598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人教,地理,高中,答案,土壤
    章末综合测评(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D B C A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B C B A D C D 21.(1)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挟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地区;入海口地区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形成三角洲。 (2)特征:河床变窄、变浅。原因:(刁口流路)废弃后来水来沙减少,水下三角洲遭受强烈冲刷,波浪掀沙提供物源;潮流挟带泥沙回溯废弃河道,在河床沉积,导致河床变窄、变浅。 (3)入海口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河流挟带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口海水倒灌,海岸线后退(三角洲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2.(1)有机层 淋溶层 母质层 (2)陡峭 平坦  (3)降水量 植被生产力 (4)B 微生物分解 (5)蒸腾 根系 23.(1)耐热;耐旱涝;耐土壤瘠薄;抗风。 (2)金合欢树的枯枝落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地,促使种植业增产;种植金合欢树可以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风沙对土地的侵蚀;旱季金合欢树树叶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 1.C 2.B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而“蜂巢”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A错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西北地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小,D错误。故选C。第2题,“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的结果;D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D 4.D [第3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正确。第4题,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石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A错误。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作用强,会导致土壤厚度下降,B错误。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误。] 5.B 6.C [第5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是受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拱桥景观。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与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海水堆积无关。第6题,恐龙探海景观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进一步演化不会形成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崖。] 7.A 8.C [第7题,冲积扇一般发育在山口坡度由陡变缓的山麓地带,随着天山持续抬升,先形成的冲积扇也相应抬升,使扇缘地带坡度增加,后形成的冲积扇继续在原有的冲积扇的外缘发育,所以先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后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远。第8题,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旱扇”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方便观察,①正确;“旱扇”的植被较“湿扇”少,地表植被遮挡少,更容易观察,②正确;“旱扇”是短暂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流水作用较弱,③错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少,经济活动少,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小,更有利于保护冲积扇形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 9.A 10.D [第9题,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坡度越大,几条等高线重叠,表明当地地形坡度接近90°,因此几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A正确;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曲线,因此同一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同,B错误;山脊处等高线不一定比山谷处密集,C错误;河流发育在谷地,在等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