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5658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重难点知识 全国真题精选 真题答案解析)

日期:2025-10-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2880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气,真题,受热,过程,运动,重难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知识点梳理 ①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 大地暖大气 :地面吸收热量后以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水汽和CO 吸收大部 分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 ②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向外辐射长波热量(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起保温作用 。 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CO 吸收红外线 。 反射 :云层、尘埃反射太阳辐射(无选择性) 。 散射 :空气分子散射蓝紫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 。 ④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解释温室效应:CO 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 。 农业实践:温室大棚、燃烧秸秆防霜冻、地膜覆盖等利用大气逆辐射原理 。 ⑤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成因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风) 。 常见形式 : 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陆地升温快气压低),夜晚吹陆风 。 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山谷升温慢气压高),夜晚吹山风 。 城市风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上升气流,郊区气流流向城市 。 ⑥ 风的形成 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 影响因素 :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 。 摩擦力→近地面风斜穿等压线 。 二、重难点解析 ① 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区别 保温作用 :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与大气成分(如水汽、CO )相关 。 削弱作用 :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② 热力环流的判断技巧 温压关系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仅考虑热力因素) 。 等压面弯曲 :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下凹(“凸高凹低”) 。 ③ 不同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差异 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 湿润盆地(如四川盆地):多云天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能缺乏 。 三、易错点提醒 ① 混淆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根本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 。 ② 错误判断热力环流中的气压高低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平方向:气温高→气压低(仅热力因素) 。 ③ 忽略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 高空风仅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斜穿等压线 。 ④ 误认为大气逆辐射只在夜晚起作用 大气逆辐射全天存在,白天和夜晚均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 四、图表分析技巧 ① 温度变化曲线图 地面辐射峰值在正午,大气逆辐射峰值在午后(滞后效应) 。 ② 等压线图 密集等压线→气压梯度大→风力强;稀疏等压线→风力弱 。 五、典型问题示例 Q1 :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 A1 :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 Q2 :阴天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A2 :白天削弱作用强→地面增温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少 。 Q3 :高空风为何与等压线平行? A3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摩擦力忽略不计 。 总结 :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三环节(太阳→地面→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逻辑(冷热不均→气压差→风),注意区分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原理,避免混淆辐射类型与热源关系。结合实例(如温室效应、城市风)理解实际应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天津红桥·一模】 海坨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约2200m。某山坡甲、乙、丙、丁四处气象站记录了某日的山谷风数据(下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