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建构课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网络构建 主题探究专攻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影响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 ℃或者大于0.6 ℃,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弱,大气比较稳定。 2.逆温现象 (1)逆温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形成 ①分类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地形 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的夜间 锋面 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气团与锋面之下的冷气团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②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3)逆温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1.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2)题。 √ (1)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高度最好不低于( ) A.300 m B.200 m C.100 m D.50 m (2)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 A.19~22时 B.4~7时 C.7~10时 D.13~16时 √ (1)A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由近地面向上气温逐渐升高,说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图中显示该地逆温层最高在300 m左右,且逆温主要出现在19时至次日10时,因此排污烟囱最好高于300 m。第(2)题,13~16时,近地面大气对流较强,逆温层逐渐消失,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受热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农田覆盖技术 1.覆膜类 2.覆草类 秋冬季节,土壤温度低,作物生长发育迟缓,可利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保墒,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且能减少环境污染。但不宜全生长期覆盖,覆草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耕层土壤不翻耕,易导致某些病虫害。 覆草类技术的作用原理归纳如下: 3.覆石类 在农田上覆盖一定厚度的砂石,用以栽培粮食、瓜果、蔬菜等作物。覆盖砂石的作用:①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②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糖分积累;③砂石风化可以为植物提供微量元素。 覆石类技术的作用原理归纳如下: 2.新疆采用黑白(透明)条带地膜覆盖法种植山葡萄,即在垄中间铺透明塑料薄膜,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以提高山葡萄植株成活率和葡萄品质。据此完成(1)~(2)题。 √ (1)不同颜色的地膜透光性不同,农业生产中白膜、黑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分别是( ) A.增强①过程、增强④过程 B.减弱③过程、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减弱②过程 D.增强④过程、增强①过程 (2)在山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 A.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 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 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 D.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