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00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7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17070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冰川,必修,教版,地理,高中,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七)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1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图2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图1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2.形成图1地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地下大峡谷,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洞内流水潺潺,钟乳石奇形怪状,石笋、石瀑布、石花等千姿百态,形成天然的“地下画廊”。下图示意沂水大峡谷某溶洞剖面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塑造沂水大峡谷洞内千姿百态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和淀积   D.生物堆积 4.与沂水大峡谷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甘肃鸣沙山   B.新疆魔鬼城 C.青岛石老人   D.重庆武隆天坑 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下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6.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  ) A.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 B.海蚀柱基部较低,出露海平面较少 C.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 D.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 7.推测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  ) A.沉积物粒径小   B.砾石分布较多 C.潮差变化较小   D.淤泥层较厚 自第四纪末次冰期开始,“劳伦冰原”覆盖了北美洲的大片土地,约两万年前,其覆盖区域达到极盛,南缘延伸到40°N附近。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冰原消长进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冰川的消长速度并不固定。调查发现五大湖以南的冰碛物山丘不仅大致平行,而且走势与湖岸一致。下图示意“劳伦冰原”不同时期的边界(局部)。据此完成8~10题。 8.据图推测,“劳伦冰原”的整体后退方向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9.在平行的冰碛物山丘形成的过程中,冰原位置(  ) A.向西南退   B.相对稳定 C.向北退缩   D.向南前进 10.图示冰原消退过程中,冰川融水(  ) A.全部向北退去并随冰原进入海洋 B.被冰原和冰碛物困在低地形成湖泊 C.因南部无阻挡而顺河谷向南流走 D.经由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流向海洋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下图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及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 (1)描述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特征。 (2)“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 (3)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2.下图中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易错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1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