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三) 1.C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救护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A听到警笛声的频率大于救护车发出的警笛声的频率,B听到警笛声的频率小于救护车发出的警笛声的频率,则A、B两人听到警笛声的频率不同,故A错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波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要在大山后面的房舍内收听到广播,发射台发出的信号的波长越长,效果越好,故B错误;在发射载人宇宙飞船时,火箭要产生较强的超低频振动,由于该频率与人体内脏和身躯的固有频率接近,所以容易使人体器官发生共振,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故C正确;根据波的干涉原理知,波长为λ的声波通过上下两通道后相遇的路程差应该为的奇数倍,故D错误。故选C。] 2.D [由题意可知xAB=λ,则该波的波长为λ=4 m,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波的周期T=1 s,结合A项分析可得该波的波速为v==4 m/s,B错误;由于t0时刻A点、B点分别位于波谷、波峰位置,则t0时刻A点、B点的速度均为0,从t0时刻到t0+ 0.25 s时刻,B点振动了个周期,运动至平衡位置,速度最大,C错误;从t0时刻到t0+0.5 s时刻,A点振动了个周期,运动至波峰位置,速度为0,D正确。] 3.C [题图所示时刻,A在波谷,B在相邻波峰上,A、B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可知水波的波长为λ=2a,A点振动频率为f=,故A、B错误;由题图可知,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t=,故C正确;由于质点只是上下振动,不随波迁移,则B、C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错误。故选C。] 4.B [该波的波长为λ==4 m,又故P质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故A错误,B正确;因=7.0 m=1.75 λ,故Q质点在波峰,速度为零,故C、D错误。故选B。] 5.A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同侧法”可知,该时刻质点P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A正确,B错误;该时刻质点P不在特殊位置,则在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A,C错误;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D错误。] 6.B [两列波波长相等,速率相同,故频率相同,为相干波,两列波相向传播,由题图可知,b、d为振动减弱点,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A1、A2,b、d两点的振幅为A2-A1;a、c、e为振动加强点,即质点a、c、e以振幅A2+A1做简谐运动,故A、C错误,B正确;题图时刻质点b为波峰与波谷相遇时刻,质点b的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B。] 7.D [根据题意可知,两波传播到A点的路程差为Δs= m-8 m=2 m,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5 m/s,由题图乙、丙可得T=4 s,所以波长为λ=vT=0.5×4 m=2 m,所以Δs=λ,根据题图乙和题图丙可知,两列波的起振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质点A位于振动减弱区,故A错误;两波源的振动频率相等,则质点A与质点B振动快慢相同,故B错误;两波传播到B点的路程差为0,B点为振动减弱点,B点的振幅为A=A2-A1=4 m-2 m=2 m,0~4 s内,质点B的最大位移为2 m,故D正确;A点为振动减弱点,0~4 s内,质点A的最小位移为0,故C错误。] 8.BC [根据题图可知,该波的周期T=0.2 s,振幅为0.2 m,A错误,B正确;由题意可知波源第2次处于波谷位置,即波源振动了Δt=1T时质点P开始振动,所以该波的传播速度v==10 m/s,C正确;结合C项分析可知,t=0.45 s时质点Q开始振动,此时质点P已经运动了0.1 s,结合题图可知此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D错误。] 9.BC [分析可知A、B两管等长时,声波的振动加强,将A管拉长d=15 cm后,两声波在O点振动减弱,根据题意设声波加强时振幅为20,声波减弱时振幅为10,则A1+A2=20,A1-A2=10,可得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故C正确,D错误;根据振动减弱的条件可得=2d,解得λ=60 cm,故A错误,B正确。故选BC。] 10.CD [波速为v= m/s=1 m/s,在6 s内两列波传播了6 m,则此时P、Q两质点已振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