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① 波浪 : 定义 :海水表面的周期性起伏运动,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 类型 : 风浪 :由风力直接作用形成(如海浪)。 涌浪 :风浪离开风区后继续传播的波浪(能量大、波长长)。 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滑坡引发的巨浪(破坏力极强)。 影响 : 塑造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影响航海安全和沿岸工程。 ② 潮汐 : 定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类型 : 大潮 :农历初一(新月)、十五(满月)时,日月引力叠加,潮差最大。 小潮 :农历初七、二十三时,日月引力相互抵消,潮差最小。 影响 : 沿海港口航运(船舶需趁高潮进出港)。 潮汐发电(利用潮差能量)。 ③ 洋流 (重点): 定义 :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分类 : 分类依据 类型 成因 案例 成因 风海流 盛行风驱动(如西风漂流) 北大西洋暖流 密度流 海水密度差异(盐度、温度) 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 补偿流 海水补偿缺失(水平或垂直)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水温性质 暖流 从水温高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 从水温低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加利福尼亚寒流、本格拉寒流 二、洋流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 ① 全球洋流模式 : 中低纬度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度 :形成逆时针环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 南半球中高纬度 :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横贯三大洋的 西风漂流 (寒流性质)。 北印度洋 :受季风影响形成 季风洋流 (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② 主要洋流名称与分布 : 大洋 暖流 寒流 太平洋 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大西洋 墨西哥湾暖流、巴西暖流 本格拉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印度洋 厄加勒斯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重点) ① 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 :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流 :降温减湿(如秘鲁寒流使沿岸形成荒漠气候)。 ②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渔场形成 : 寒暖流交汇 (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海水扰动带来深层营养盐。 上升补偿流 (如秘鲁渔场):深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 ③ 对航海的影响 : 顺洋流航行节省时间、燃料(如欧洲到美洲沿北大西洋暖流)。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如纽芬兰渔场附近)。 ④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 洋流加速污染物扩散,但也扩大污染范围(如石油泄漏随洋流扩散)。 四、重难点与易错点 ① 洋流成因与类型的区分 : 易错点 :误认为所有洋流均由风驱动(如密度流和补偿流与风无关)。 关键 :风海流(盛行风)、密度流(盐度/温度差异)、补偿流(海水补充)。 ② 洋流分布规律的记忆 : 难点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方向(夏季西南季风→顺时针;冬季东北季风→逆时针)。 易错 :混淆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方向(逆时针)与中低纬度环流方向(顺时针)。 ③ 洋流对气候影响的具体分析 : 案例 :秘鲁寒流使沿岸降水极少,但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寒流减弱),则引发暴雨洪涝。 ④ 渔场形成的不同机制 : 寒暖流交汇渔场(北海道渔场)与上升流渔场(秘鲁渔场)需区分。 ⑤ 特殊洋流现象 : 西风漂流 (南半球):因无陆地阻挡形成横贯三大洋的寒流。 厄尔尼诺现象 :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 五、典型例题 问1 :分析北海道渔场形成的原因。 答1 :日本暖流(暖流)与千岛寒流(寒流)交汇,海水扰动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殖,吸引鱼类聚集。 问2 :说明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 答2 :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使欧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