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240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讲义--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816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海水,必修,教版,地理,高中,讲义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1.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的温度 1.含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寒暖流:与所流经海区相比,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垂直分布规律:由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具体表现 4.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海水增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海水降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带来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全球范围内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到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在我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哪一海域?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海海域。纬度低,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小;海域广,受陆地影响小,海洋性大。 [特别提醒] (1)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较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且海洋向南北两极地区开敞,受高纬度冷水和浮冰影响程度大,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最低。 (2)太平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太平洋北部海区较封闭,受北冰洋的冷水和海冰影响小,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最高。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3.影响因素 (1)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③高纬度海区: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 (2)寒暖流: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3)入海径流: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4.海水盐度的垂向分布 (1)规律 (2)具体表现 5.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描述盐度与结冰、融冰的关系。 提示: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在结冰时,含盐分相对较低的海水先结冰,盐分高的后结冰;海冰在融化时,含盐较高的海冰先融化,盐度较低的海冰后融化。 [特别提醒] 盐场的条件:①海滩平坦宽广;②风力强劲;③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分布:海水在垂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面到一定深度,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特别提醒] 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这种现象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从而造成艇毁人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 (2)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