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289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2 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干涉 讲义--高中粤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078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干涉,必修,选择性,物理,教版,高中
    第四节 光的干涉 [学习目标] 1.理解光的干涉的形成条件与干涉条纹的特点.2.理解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理解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3.了解薄膜干涉的现象、原理和应用. 知识点一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1.将一支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双缝上,双缝平行于屏,在屏上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2.光的干涉实验最早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1801年成功完成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直接证明了光的波动特性. 知识点二 光产生干涉的条件 1.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 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即光波为相干波. 两列相干光波到达明(暗)干涉条纹的位置的路程差Δr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奇数倍),即满足 Δr=kλ,k=0,±1,±2,…(明条纹) Δr=(2k+1),k=0,±1,±2,…(暗条纹) 如果两列光不是在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而是在绝对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传播路程为r,明条纹和暗条纹满足的条件为 Δ(nr)=kλ,k=0,±1,±2,…(明条纹) Δ(nr)=(2k+1),k=0,±1,±2,…(暗条纹) 其中Δ(nr)为两列相干光到达明(暗)干涉条纹处的路径与绝对折射率乘积的差值,叫作光程差. 2.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1)屏上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 Δx=λ,式中L为观察屏到双缝挡板的距离,d为双缝之间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 (2)用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干涉实验,条纹间距不同,红光条纹间距最大,黄光条纹间距比红光小,用蓝光时更小.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 知识点三 薄膜干涉 1.定义 薄膜干涉是光通过薄膜时产生的干涉.薄膜可以是透明固体、液体或由两块玻璃所夹的气体薄层. 2.薄膜干涉是液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相遇后形成的. 3.不同位置液膜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不同,某些位置两列反射光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另一些位置,两列反射光叠加后相互削弱,出现暗条纹. 4.应用举例 (1)在相机的镜头上通过镀上增透膜产生干涉,增加透射,减少反射. (2)航天员的头盔和面罩表面都镀有一层增反膜,以削弱红外线对人体的透射.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两列光波到达某点时,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这两列波互相加强,在那里就出现亮条纹. (√) (2)在干涉条纹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 (3)薄膜干涉是通过两个表面折射的光线产生的. (×) (4)增透膜的厚度应等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的二分之一. (×) 2.从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这是因为(  ) 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 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 C.周围环境的光太强 D.这两束光为非相干光源 D [本题虽然强调两只相同的手电筒,但它们发出的光仍然频率不同,不满足干涉产生的条件,看不到干涉图样,所以D正确,A、B、C错误.] 3.(多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kλ的点形成亮条纹 C.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k的点形成亮条纹 D.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λ的点形成暗条纹 BD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x=kλ,k=0,1,2,…这些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亮条纹;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x=(2k+1),k=0,1,2,…这些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故B、D正确,A、C错误.] 如图所示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请问在该实验中单缝屏和双缝屏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单缝屏是为了获得具有唯一频率和振动情况的线光源;双缝屏是为了获得两束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杨氏双缝干涉 1.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2.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