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307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9 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6385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图版,地理,高中,课件,运动
  • cover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视频等相关材料,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对等压面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生产、生活实例,理解热力环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1.热力环流 ? (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地面_____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_____。 ②B、C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E、F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低压区 高压区 高压区 低压区 微思考 古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什么该处会出现一窗之隔,两重天地的奇妙景象? 提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凭窗远眺所见的景色。诗中的“西岭”指的是成都西南的西岭雪山,表面受热少,气温低,形成高压区,产生下沉气流,使积雪不易融化,故有“千秋雪”之称;门前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形象地表现了成都作为交通枢纽的繁忙景象,盆地(江面)受热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区,产生上升气流,利于船只航行(“万里船”)。空气从高压区的雪山沿坡下沉,到河谷处受热上升,形成热力环流,这种持续的局地环流既维持了高山的低温积雪环境,又为江面行船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气流条件。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 ?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 ?风 (2)风形成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_____。 ②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 水平气压梯度力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____ 与等压线_____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__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_____ 地转偏向力 平行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夹角 3.大气运动的意义输送_____和水分??????????????????????????????????????形成复杂的_____和导致气候变化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 热量 ? 天气现象 ?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气温高,气压高;反之,气温低,气压低。 (  )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  ) (4)摩擦力只降低风的速度,不影响风向。 (  ) × × × × 提示:(1)× 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2)×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3)×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4)× 摩擦力既降低风速,又改变风向。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热力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诸葛亮字孔明,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提示:会受热膨胀上升。 问题2 (综合思维)孔明灯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提示:热力环流原理。 问题1 (地理实践力)观察孔明灯,当我们将其点燃后,灯罩内的空气会如何运动?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凹凸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2.常见热力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