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45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含答案)--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66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因素,必修,图版,地理,高中,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B D A A C C D A C D 13.(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地表温度升高,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1.C 2.D 3.B [第1题,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也是最容易观察的土壤特征。第2题,东北地区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呈现黑色。第3题,黑土有机质含量多,自然肥力高,但也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黑土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4.D 5.A [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第5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6.A 7.C [第6题,东北平原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所以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A正确;土层深厚不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B错误;东北平原植物量小于南方低山丘陵,C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D错误。第7题,植物生长条件要看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终年高温多雨地区利于植被生长,A错误;风化作用主要针对岩石,与有机质关系不大,B错误;终年高温地区有机质分解快,终年寒冷地区的生物生长量较小,所以终年高温地区和终年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C正确;终年寒冷地区有机质分解慢,D错误。] 8.C 9.D 10.A [第8题,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以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第9题,理想土壤组成物质中矿物质占45%,水分和空气各占20%~30%,有机质占5%。第10题,发育程度高的土壤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11.C 12.D [第11题,比较表中各个海拔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推断,半阴坡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半阳坡,从而判断海拔4 050 m处半阳坡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能小于120 g·kg-1,C正确。第12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正确。] 13.第(1)题,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约3 250 m,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第(2)题,图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一天中释放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根据CO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气温变化曲线形态可知,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地表温度升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