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 一、植被的概念与类型 1. 植被的定义 : 覆盖一个地区的 植物群落 的总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标志。 自然植被 :未受人类干扰的植物群落(如原始森林、草原)。 人工植被 :人类种植或管理的植物群落(如农田、人工林)。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重点): 分层现象 :不同高度分布不同植物(如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影响因素 :光照、温度、湿度(上层光照强,底层湿度大)。 二、主要植被类型及特征 1. 森林植被 热带雨林 : 分布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 特征 :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分层明显; 常绿阔叶,板状根、茎花现象常见; 终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易错点 :误认为热带雨林仅分布在平原(如喜马拉雅山南坡也有分布)。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国南方、美国东南部)。 特征 : 叶片革质,耐旱抗寒; 季风气候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中国北方、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特征 : 冬季落叶,叶片宽薄; 四季分明,年降水量500-1000mm。 寒带针叶林(泰加林) : 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 特征 : 针状叶抗寒抗旱,群落结构简单; 气候寒冷,年降水量少但蒸发弱。 2. 草原植被 热带草原(萨瓦纳) : 分布 :热带干湿季气候区(非洲东部、巴西高原)。 特征 : 干湿季分明,湿季草木茂盛,干季草枯黄; 散生耐旱乔木(如金合欢树)。 温带草原 : 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蒙古高原、北美中部)。 特征 : 草本植物为主,夏季葱绿,冬季枯黄; 年降水量200-500mm,蒸发强。 3. 荒漠植被 分布 :热带和温带干旱区(撒哈拉沙漠、塔里木盆地)。 特征 : 植物稀疏,耐旱(叶片退化为刺、肉质茎储水); 年降水量<200mm,昼夜温差大。 4. 其他植被 苔原植被 :高纬或高山寒冷地区(如北极苔原),以地衣、苔藓为主。 草甸植被 :湿润地区非地带性植被(如河漫滩草甸),草本茂盛。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 1. 纬度地带性 : 从赤道到两极,植被依次为 热带雨林→草原→荒漠→针叶林→苔原 。 成因 :热量和水分随纬度变化。 2. 垂直地带性 : 高山地区植被随海拔升高呈垂直分带(类似纬度地带性)。 案例 :喜马拉雅山南坡从基带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冰雪带。 3. 经度地带性 (干湿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植被依次为 森林→草原→荒漠 (中国东部到西北)。 成因 :水分条件差异。 4. 易错点 : 混淆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垂直分带基带与当地水平地带性一致)。 忽视非地带性植被(如绿洲、沼泽)。 四、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 热量 :决定植被类型(如热带 vs 寒带); 水分 :影响植被密度(如森林 vs 荒漠)。 2. 植被对环境的适应 : 叶片形态(针叶抗寒、肉质茎储水); 根系深浅(荒漠植物根系深,草原植物根系浅)。 3. 植被的生态作用 : 调节气候(蒸腾作用增加湿度);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减少地表径流); 维护生物多样性。 五、重难点与易错点 1. 植被类型判断 : 关键 :结合气候类型(如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热带草原植被)。 易错 :将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淆(叶片质地和是否落叶)。 2.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 难点 :同一山脉不同坡向的植被差异(如迎风坡降水多→森林,背风坡降水少→草原)。 3. 人类活动影响 : 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如亚马孙雨林破坏); 过度放牧→草原退化(如内蒙古草原沙化)。 4. 特殊案例记忆 :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因地势高,未形成雨林); 荒漠中的绿洲(地下水或冰雪融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