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三) 1.D [在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同一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为一定值,故A错误;只要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就不为零,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D正确。] 2.C [船体对冰块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A、B、D错误,C正确。] 3.C [长木板ab未动,即地面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于P在长木板ab上滑动,即P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μ2mg,即只有C正确。] 4.B [假设绳对A没有拉力作用,它就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对应的B受重力、A对B的压力、斜面对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共四个力,选项A可能;如果绳对A有拉力,它还一定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即此时A受到四个力,A对B的作用力又增加了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但此时斜面对B可能没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对B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还可能对B有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总之,当A受四个力的作用时,B既可能受四个力作用,也可能受五个力作用,故选项C、D都可能,只有选项B不可能,故选B。] 5.BD [设滚轮对第一张试卷的压力为F,滚轮与试卷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试卷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工作过程中,滚轮压紧第一张试卷,送入扫描机,第1张试卷上表面受到滚轮施加的静摩擦力为f,满足:f≤μ1F,该静摩擦力是试卷运动的动力,方向向前,与试卷运动方向相同,第1张试卷下表面受到第2张试卷施加的滑动摩擦力f′,方向向后,即有:f′=μ2(mg+F),为保证试卷一张一张的进入扫描机,则满足:f>f′,其中F mg,故必有μ1>μ2,即滚轮与试卷间的动摩擦因数大于试卷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故A错误,D正确;逐个分析第2张到最后一张试卷可知,由于试卷重力的存在,试卷上表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试卷下表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则第2张试卷到最后一张试卷都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故B正确,C错误。] 6.CD [由题图可知,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为6 cm,即弹簧的原长为0.06 m,故C正确;当F1=2 N时,弹簧压缩的长度x1=L0-L1=6 cm-4 cm=0.02 m。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N/m=100 N/m,当弹簧伸长Δx=0.2 m时,弹力的大小为F=kΔx=20 N,故A、B错误,D正确。] 7.BD [弹簧B由两根弹簧组成,当吊物体G时,每根弹簧承受的拉力为,由胡克定律知弹簧伸长量为3 cm,故A错误,B正确;弹簧B的劲度系数为kB===2kA,弹簧C由两根弹簧串接而成,当吊物体G时,每一根弹簧伸长量为Δx=Δx1,所以弹簧C伸长总量为Δx3=2Δx1,弹簧C的劲度系数为kC===50 N/m,故kB=4kC,故C错误,D正确。] 8.AD [题图甲中,B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Bmax=μ2(GA+GB)=9 N,拉力F=8 N<9 N,所以A、B静止不动,A不受摩擦力,B受到8 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正确,B错误;题图乙中,A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Amax=μ1GA=2 N,拉力F=8 N>2 N,所以A、B相对滑动,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μ1GA=2 N,方向向左,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对B的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是2 N,小于B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9 N,所以B静止不动,所以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是2 N,方向向左,故C错误,D正确。] 9.解析:从题图中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0 N,铁块A受到弹簧的拉力F=2.50 N,由于铁块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f=2.50 N。由f=μmg得μ===0.25。 答案:2.50 0.25 10.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F与l的关系式为:F=k(l+h-l0)=kl+k(h-l0),从图像中可得直线截距为20 N,故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200 N/m 又k(h-l0)=20 N 解得l0=20 cm。 (2)由题图丙可知,该刻度尺的读数为1.50 cm 可知弹簧被压缩,压缩的形变量 Δx1=l0-l1=(20.0-1.50)cm=18.50 cm 弹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