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 滑块—滑板模型 1.模型特点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定的关系。 2.板块模型的三个基本关系 (1)加速度关系:如果滑块与滑板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滑块与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用“隔离法”求出滑块与滑板运动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滑块与滑板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等隐含条件。 (2)速度关系:滑块与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认清滑块与滑板的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滑块与滑板受到的摩擦力。应注意当滑块与滑板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的情况。 (3)位移关系:滑块与滑板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滑块与滑板的运动过程,认清滑块与滑板对地的位移和滑块与滑板之间的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 3.解题方法 (1)明确各物体初始状态(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 (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3)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典例1】 如图所示,质量mA=2 kg的小物块A可以看作质点,以初速度v0=3 m/s滑上静止的木板B左端,木板B足够长,当A、B的速度达到相同后,A、B又一起在水平面上滑行直至停下。已知mB=1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g取10 m/s2。求: (1)小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A、B的加速度大小aA和aB; (2)A、B速度达到相同时所经过的时间t; (3)A、B一起在水平面上滑行至停下的距离。 [听课记录] 叠放在一起的小物块与木板,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其他外力作用下它们或者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或者加速度不同,当然无论是哪种情况,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都是解题的关键。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必须清楚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 主题2 传送带模型 1.两类问题:传送带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两类问题。 2.解题关键:关键在于对传送带上的物块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1)若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方向相同,且v物v带,则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阻力,物块做减速运动。 (3)若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方向相反,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阻力,物块减速;当物块速度减为零后,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动力,物块做反向加速运动。 (4)若v物=v带,看物块有没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若物块有加速的趋势,则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阻力;若物块有减速的趋势,则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动力。 3.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六类常见情形 (1)v0=v时,一直匀速 (2)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1)传送带较短时,一直减速 (2)传送带较长时,先减速后返回 ①v0≤v时,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