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太阳光可以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枝繁叶茂的大树底下,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的圆形光斑,关于这些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光斑是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像 B.这些光斑是树叶通过缝隙形成的影子 C.这些光斑是太阳通过缝隙形成的实像 D.这些光斑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 2.雷雨天,物理兴趣小组为估测某一次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以下测量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 A.记录刚看到闪电至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音传播的速度 B.记录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音传播的速度 C.记录刚看到闪电至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光的传播速度 D.记录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光的传播速度 3.下列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 ) A.立竿见影 B.小孔成像 C.三点一线 D.水中倒影 4.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平面镜的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如图所示是确定入射点O及像点S位置时所作的光路图,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作图过程中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次序正确且图线使用规范的是( ) A. B. C. D. 5.汉朝初期齐少翁用剪纸在幕后表演,用光照射,幕外的人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皮影戏表演,下列和皮影戏形成的原理不同的是( ) A.阳光下绿树成荫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打靶时“三点一线”瞄准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竹的倒影 B.水面“折”枝 C.手影 D.镜中花 7.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若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垂直,则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 ) A.平面镜方向不动,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15° B.平面镜方向不动,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15° C.入射光线方向不动,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5° D.入射光线方向不动,平面镜逆时针旋转30° 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桥在水面形成倒影 B.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 物体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像 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10.如图2.64中的bc是一口水池,地面ab和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 '是高为10 m的电线杆,ab=4 m,bc=2 m,cd=2 m。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位置d'距地面高为1.5m,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 )。 A.4.5 m B.6m C.3m D.1.5m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它由 13 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这是利用了光的 , 它与小孔成像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 “不相同”)。 12.唐朝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从物理学的角度,水面相当于 (选填“三棱镜”或“平面镜”),诗句中的“倒影”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楼台倒影”和“楼台”关于水面是 的。 13.身高为1.6m的某中学生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他向平面镜靠近2m,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此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大小等于 ;若入射角增大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