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1808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5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
  • cover
《木兰诗》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赵亚晖 教学目标、重点 1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2 、通过品读理解木兰的女儿柔情及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2 、通过品读理解木兰的女儿柔情及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或修辞手法来品析诗句。 2、通过阅读木兰诗,对英雄人物形成自己新的认知。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设想 围绕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个核心事件,通过回顾自己印象中的木兰形象、品读诗歌中的木兰形象、感悟心中新的木兰形象三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看文中图片,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木兰形象。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名字是我们耳 熟能详的———花木兰,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口口相传,也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戏剧、电影、电视剧,她的故事不仅仅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美国迪斯尼公司也曾把她改编成一部经典的动画片《花木兰》,真可谓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在你的以往的印象中,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学生谈印象。 这个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女英雄的原型来源于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木兰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走近巾帼英雄木兰,去感受英雄本色。 二 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1 初读 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互评 教师适当点拨 参考示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读出家人闻知木兰回乡时热烈欢快的情感,要读得起伏跳荡,前高后低。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动词要读得响亮,极力表现木兰回家后喜悦放松之感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要读出伙伴们对木兰的赞美惊叹之情 2 再读 学生自己品读,互评,推荐朗读。 三 品读诗句,把握木兰形象。 与记忆中的高大英雄形象不太相同,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个更真实木兰。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品读英雄本色。 1 从诗歌的描述中,你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木兰?请结合你喜欢的诗句,加以品析。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品析方法。 方法点拨:抓动词、形容词、数字、修辞等,加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参考示例:我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 两句诗中看到一个雄姿英发的木兰,因为“万里”和“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征途之远、行军之快。我仿佛看到她身跨战马,随着出征大军穿过一道道关口,飞越一座座高山,万里迢迢向前线进发的矫健身姿。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 2 讨论:“不知”的背后还有什么?木兰是一个女子,在战场上为什么就没有被发现? 不知的背后是木兰十二年危机 四伏的军旅生涯中,对其女性角色的隐藏;不知的背后是她和男子一样出生入死、征战沙场随时现出生命;不知的背后还是柔弱的木兰和男子一样的隐忍和刚强! (木兰是一个巾帼英雄,但从文本中我们并 没有读到更多关于她叱咤风云的英雄壮举,反而感觉像邻家女孩一样亲近,真实。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人们为什么会口口传诵这样一个女英雄形象呢? 彰显木兰的孝、忠、勇,同时朴素地传达出对女性才智勇敢地赞叹。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有这 样的表述:“……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而在1500多年前,民歌的创作者虽没有“男女平等”的进步观念,但通过《木兰诗》。我们分明听到中华英雄历史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旋律最强音。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木兰,在那个“让女人走开”的封建男权社会,幽默地道出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的自豪。) 四 感悟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