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12课 家乡新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分小组对家乡传统特色进行寻访和调查。 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调查,必要时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学中 1.分组汇报课前调查的内容。2.根据情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1.通过交流,了解家乡特色。2.在讨论中,初步树立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后 选一门自己喜欢的家乡传统小手艺学一学。 学会主动传承家乡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学生分组汇报。 预设1:徽州建筑知多少 学生展示徽州建筑的图片,如西递、宏村的古民居,介绍徽州建筑的特点,如马头墙、天井、木雕、石雕、砖雕等。 预设2:徽剧小舞台 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徽剧表演视频,师生一起欣赏徽剧独特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和夸张的表演动作。 师追问: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去观看这些有特色的表演呢? 学生交流。 师讲解:徽剧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形式,见证了徽州地区乃至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它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诸多元素。 展示一些徽剧脸谱,学生进行“脸谱模仿秀”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徽剧脸谱图片,模仿脸谱上的表情和动作,其他同学进行猜测和评价。 预设3:徽州美食大比拼 学生展示图片和文字介绍徽州的特色美食,如黄山烧饼、徽州毛豆腐、臭鳜鱼等。 (以上可提前组织学生准备,将美食带到课堂上直观感受。) 师追问:这么多家乡美食,味道一直很地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玩一个“美食猜猜猜”的游戏,我来描述一种传统美食的特点,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 师生互动。(此活动素材可根据当地特色选择) 师:刚才我们从建筑、艺术、美食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这些传统特色都是我们家乡的代表。 教师播放视频或图片。 师:你们发现家乡的传统特色还包括哪些呢? 预设:民间工艺、服饰、民风民俗…… 师追问:相信你对家乡特色现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1:家乡的传统特色真多,我第一次看黄梅戏表演,真精彩! 预设2:家乡的传统美食真是丰富,我有机会要都尝尝。 预设3:原来家乡有这么多传统特色,好多我以前都不知道呢! 师小结:是啊,我们家乡的传统特色真的太丰富了,它们各具特色,多姿多彩! (板书: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感知家乡传统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传统特色,并为之而自豪。小游戏、模仿秀等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二:特色传承我知晓 师:虽然家乡变化很快,可是有些传统一直在延续,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 教师出示笔墨纸砚图片。 问题情境:爷爷喜欢在宣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小明觉得宣纸特别涩,写起来一点儿也不方便。爷爷却说,宣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毛笔字写起来苍劲有力能够帮助人们修身养性。 师:你们怎么看? 学生自由讨论。 此处教师可补充播放视频《宣纸的制作流程》,介绍宣纸的制作工艺与市场销售情况。 师追问:为什么至今仍有很多人喜欢使用宣纸?说说你的感想。 预设1:真没想到,宣纸制作起来这么复杂,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它不应该被淘汰。 预设2:我也觉得不能淘汰。我很佩服制作宣纸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把传统的技艺掌握得这么熟练,还有那么多人慕名去参观宣纸博物馆。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宣纸的制作手法是安徽的特色传统技艺,这么精湛的技艺值得后人去传承。我们传承的并不只是这一种技艺,还有技艺背后人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师追问:那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