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9181

3.1《时间在流逝》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10-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5次 大小:49384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时间在流逝,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视频
    (课件网) 3.1《时间在流逝》 (教科版)五年级 上 3.1《时间在流逝》 “现在大家怎么知道时间?如果有一天钟表都坏了,怎么办?古代没有钟表,人们怎么安排生活劳作呢? 新知导入 聚集 当我们吃饭、 睡觉、 学习、 做游戏的时候, 时间在一 分一秒悄悄地流逝。 如今, 我们只需看一眼钟表就知道现 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 在 钟表发明之前, 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探究新知 钟表发明前,人们靠观察自然现象安排生活劳作。白天看太阳,用 “日上三竿” 判断时间,还会用圭表、日晷通过日影测时;夜晚看星辰,如依据北斗星位置变化知晓时辰。阴雨天或夜晚,也会用燃香、漏刻(水钟、沙漏)等工具计时,据此安排耕作、休息与社交活动。 1.说说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 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丰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3.观察研究“一娃香”的时间。 ·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 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课堂练习 古代人们利用( )的自然现象计时。 A. 太阳东升西落 B. 星星闪烁 C. 云朵飘动 “一炷香” 计时依据的是香( )的规律。 A. 燃烧 B. 气味 C. 颜色 下列( )不是古代计时依据的自然现象或工具。 A. 日晷 B. 手机 C. 蜡烛 B A A 课堂练习 判断题 古代没有任何计时方法,人们生活很混乱。( ) 香燃烧的速度是均匀的,所以能用来计时。( ) 只有现代的钟表才能准确计时。( ) √ × ×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在钟表发明前,古人利用太阳东升西落、香燃烧、蜡烛燃烧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来计时。“一炷香” 燃烧有规律,能用来计时,蜡烛也可以尝试计时呢。 时间在流逝 古代计时方法: 太阳:东升西落、日晷、圭表 香:燃烧规律 蜡烛:燃烧规律 规律依据: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 “计量时间” 单元的起始课,聚焦时间的流逝及古代计时方法。教材通过聚焦 “钟表发明前人们如何安排生活劳作”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太阳、香、蜡烛等)用于计时的方法,开展 “一炷香” 燃烧计时的观察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古代计时依据的是有规律的自然现象,体现 “科学探究与实践” 理念,为后续学习各类计时工具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时间有清晰的日常感知,但对古代无钟表时的计时方法了解较少。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自然现象与生活的联系,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适合通过思考、交流与简单实验来认识古代计时方法。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知道在钟表发明前,人们利用太阳、香、蜡烛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来计时。 科学思维 通过思考、交流与实验分析,培养归纳、推理的科学思维,能从自然现象中提炼计时的规律依据。 探究实践 参与 “一炷香” 燃烧计时的观察实验,学会设计实验、观察记录,提升科学探究与实践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计时方法发展的探究兴趣,培养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古代利用自然现象(太阳、香、蜡烛等)计时的方法;通过实验了解 “一炷香” 计时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计时方法依据的是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分析 “一炷香” 计时的准确性与局限性。 教具准备 香、打火机、直尺、笔、“燃香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