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 2.环境保护的教育。 【自主学习】 一、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_____。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_____都叫噪声。 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1.噪声等级的单位是_____;符号_____。 2.生活和生产中,常用_____测量环境的噪声。 3._____dB是一般人刚能听到的频率为1000Hz的声音强度――听觉下限。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三、控制噪声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 _____(发声)_____(传声)_____(听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2.控制噪声的方法: 在_____控制———(消声)如:_____。 在_____控制———(隔声)如:_____。 在_____控制———(吸声)如:_____。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喧闹声 B.老师讲课时,同学们在窃窃私语 C.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正在聆听老师弹奏钢琴 D.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个别人的说话声和嬉笑声 2.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 A.50dB~70dB B.30dB~40dB C.90dB左右 D.80dB左右 3.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声音屏障 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5.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课后巩固】 知识点1:怎样辨别噪音 1.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2.关于乐音和噪声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美的享受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噪声是机器发出的 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健康 D.优美的音乐过响也会成为噪声 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 B.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吹奏的笛声是由笛骨振动发出的 4.如图所示的玩具———竹蝉,在小竹筒一头蒙上一张牛皮纸,吊上线便可制成,玩耍时,旋转甩动竹筒,便会发出如蝉鸣般的声响。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甩动竹蝉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竹蝉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km/s C.玩耍时,甩动竹蝉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听到的竹蝉声和蝉鸣相似,是指它们的音色相似 5.小林想观察噪声和乐音波形的特点,他从示波器上分别看到了小刀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和拉二胡时声音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可知 是小刀刮玻璃时产生声音的波形, 是拉二胡时声音的波形。 知识点2:噪声的大小及其危害 1.国产大飞机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观众的心情十分激动,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