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0181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13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三年级
  • cover
课题名称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单元主题 混合运算 所属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课标要求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起始课,以“小熊购物”这一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解决“买什么、花多少钱”的实际问题中初步感知加乘混合运算的存在。教材通过小熊购买面包和蛋糕的情境图,提出“一共需要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初步建立“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意识。本课是学生从单一运算走向复合运算的关键转折点,为后续学习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策略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具备一定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对购物场景非常熟悉,具有较强的生活经验支撑。然而,学生此前接触的运算多为单一运算或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对两种不同运算符号同时出现在一个算式中的情况较为陌生,容易出现“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错误思维定式。此外,学生对“为什么先算乘法”缺乏理性认知,往往停留在“老师说的”或“课本写的”层面。因此,本节课需通过真实情境、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建立初步的代数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含小熊购物情境图、价格标签、算式卡片)、磁性教具(面包、蛋糕模型)、任务学习单、评价贴纸;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草稿纸。 教法学法 采用情境探究法创设“小熊购物”真实任务,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结合讲授法精讲关键点,明确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列式,合作学习交流思路,探究学习发现规律,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学习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能从“小熊购物”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含有加法与乘法的两步计算问题。 思考现实世界: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合理性,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先算乘法。 表达现实世界:能正确书写不含括号的加乘混合算式,规范脱式计算过程,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加乘混合运算的顺序,即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先算乘法”的合理性,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运算顺序的现实意义;正确书写脱式计算的步骤,做到等号对齐、数字清晰。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教具、价格标签、学习任务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讲述故事,引发思考 教师手持小熊玩偶,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今天,森林里的小熊贝贝要自己去超市买东西啦!它可兴奋了,想买些好吃的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买了什么?”随即在屏幕上呈现北师大版教材第2页的主题情境图: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面包(每个3元)、蛋糕(每个6元)、饼干(每包4元)等食品,小熊正推着购物车挑选商品。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请你们认真看一看,小熊都买了哪些东西?每样买了几个?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小熊买了3个面包”“还买了1个蛋糕”“面包每个3元”“蛋糕每个6元”。教师一边倾听,一边将关键信息板书在黑板一侧:面包:3元/个,买了3个;蛋糕:6元/个,买了1个。 接着提出核心问题:“如果小熊只买了这3个面包和1个蛋糕,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呢?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试着列式计算。”给予学生1-2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允许他们在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