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0645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5课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3046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美术,六年级,下册,15课,我国
  • cover
(课件网) 现在生活的现代化都市建筑 古代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5课 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600多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紫禁城全貌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 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故宫平面图 台基 屋身 屋顶 外观造型 我国古代建筑 由屋顶、屋身和台 基三部分组成。屋 顶的样式有多种; 屋身正面多为开敞 的门扉;台基常以 白石雕刻而成,配 以栏杆和台阶。 古代建筑利用巧妙而科学的木架结构组成。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中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构架建筑体系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了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极其丰富多样的屋顶形式。这些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单体式和组合式。 为什么故宫经历了200多场毁灭性地震 仍然能全身而退呢?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 它一方面承受建筑重力,另一方面起 装饰作用。 斗拱 故宫经历了200多场毁灭性地震仍然能全身而退的秘诀就是———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的特点 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具有“墙倒屋不塌” 之妙。 特点: (1)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分明。 (2)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3)材料供给方便。 木材料的缺点是易燃,于是宗祠大庙门口必放大水缸。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讲究“和谐”、“和睦”,不论是帝王家还是平常百姓家,都追求兴旺发达,一家人和和美美住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院落,它们在群体布局上有什么相同点? 我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都是由若干个单位建筑物组成的群体。一般都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规模较大的建筑则由若干个院子组成,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局。 四合院这些布局都是为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社会家庭的生活情况,区别尊卑、长幼、内外。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色彩 我国古代建筑还融入了我国工艺美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例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等处。   宫殿庙宇建筑在用色上,往往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朱红色的屋身,檐下绘以蓝绿色中略施金粉的彩画,衬以洁白的石雕台基。 紫禁城中的主要颜色有哪些? 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   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论大小,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   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 古建筑色彩运用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方法,以维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 和玺彩画 用在主要宫殿,例如三大殿,皇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