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2305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学案 (2)

日期:2024-05-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164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初期,探讨
  • cover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学案 1、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巩固了工农联盟 恢复了国民经济 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前,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 苏联的经济建设,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从1925年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先实现了工业化,后实现了农业集体化。1936年宣布苏联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苏联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成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十年初的争论,从1952年2月1日到9月28日,斯大林先后四次就政治经济学问题发表意见。这些意见收集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斯大林指出: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值的规律。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是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他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斯大林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之上。 斯大林认为,价值规律是客观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作用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其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4)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1)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苏联问题暴露,我们开始转为“以苏为鉴”。 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3)协调比例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为了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战备的需要,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是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 (4)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关系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5)向外国学习 我们的方针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