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5427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7683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6,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土壤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观察土壤   (2024安徽六安二中月考)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森林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a中甲层为(  ) A.有机层  B.淀积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题组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025山东泰安一中月考)下图示意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阔叶林—淋溶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4.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分解有机质  B.富集养分元素   C.合成腐殖质  D.决定矿物成分   (2024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月考)下图为“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图中a、b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a、b分别是(  ) A.成土母质、原始土壤B.成土母质、风化物 C.原始土壤、成土母质D.原始土壤、风化物 6.图中①②分别代表形成土壤的两个过程,则①②分别是(  ) A.盐渍化、低等植物着生 B.风化作用、高等植物生长 C.风化作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生 D.微生物着生、风化作用 7.图中甲、乙代表土壤由b阶段进入成熟土壤阶段过程中生物循环的作用,甲、乙两种作用说明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甲、乙分别表示(  ) A.岩石的风化、原始土壤的形成 B.岩石的风化、人类活动的参与 C.有机质的积累、养分的流失 D.有机质的积累、养分的富集 题组三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2025山东部分学校联考)下图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在地处秦岭南坡的火地塘教学实验基地与黑龙江绥化海伦市大豆田实习时分别采挖的土壤剖面。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火地塘与海伦市的土壤差别很大,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成土时间  D.地形 9.黑龙江绥化海伦市推广“秸秆还田”耕作法,即边收获作物,边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土壤表面。这对土壤最大的益处在于(  ) A.抑制沙尘暴形成   B.提高土壤透气性   C.改良土壤结构   D.提高土壤温度   (2025福建龙岩一中月考)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图示意某地保护性耕作法实施前后的相关实验资料。近年经实践发现,东北地区不适合大面积秸秆还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 A.增加土壤水分   B.降低大气湿度   C.加剧空气污染   D.增强土壤透气性 11.东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秸秆还田是由于(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秸秆营养   B.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足够肥沃 C.气候寒冷,不利于秸秆腐烂   D.地形平坦且开阔,地表排水不畅   (2024安徽蚌埠期末)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后山一条新开的步道开展土壤野外观测,他们发现步道两侧遍布红色土壤,偶尔在梯田下方找到青灰色土壤。该兴趣小组分别制作了两组土壤剖面,并采集了相应的土壤标本。有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不远处农田有一大片盛开的紫云英,一台小型农用机正将它们翻耕入土。返回学校后,该兴趣小组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性质测定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实验显示,土质黏重是两组土壤的共同特点,其成因主要是(  ) A.气候湿热   B.地势低洼   C.生物活动   D.人类耕作 13.紫云英是我国水稻种植区常见的越冬绿肥作物,兼做饲草,还可入药。推测当地农田种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