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6450

统编版(2024)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教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2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2024,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 cover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萧、挑、促”等生字,会写“挑、深、落”等生字,了解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对话,理解诗题 1.看这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发生的事情吗?(生:秋天) 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夜书所见》。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诗题是什么意思? 预设:书,书写。在夜晚写下看见的东西。 3.了解作者:叶绍翁,南宋中期江湖派诗人,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同桌互读互查。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萧、挑、促 ①萧:联想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感受“萧萧”营造的秋风萧瑟、凄凉的氛围。 ②促:促织,即蟋蟀。 ③挑:多音字,诗中读tiǎo,可组词为挑拨,诗中指的是用小棍轻轻拨弄的动作。 挑读作tiǎo时,可组词为挑战;读作tiāo时,可组词为挑选。 (2)会写生字:挑、深、落 ①挑:在本诗中,指用细长的东西拨弄、引动。儿童在用树枝等小棍子拨弄蟋蟀(促织)。体会这个“挑”字带来的童趣和动态感。 ②深:氵+罙 (左右结构 - 形声字) 组词:深浅 诗中意:夜深 (时间很晚,夜晚很深),营造寂静、寒凉、时间流逝的氛围。 ③落:是草字头,与植物有关,组合起来是用植物枝条编成的围栏。 组词:院落,篱落(用植物枝条编成的围栏)。 “落”在此处有“院落”“围栏”的意思。 3.学生自主读诗,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4.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画出节奏。提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学生按节奏熟读古诗。 三、品诗知意 (一)自主学习古诗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 2.(出示画的图片)画中的景象体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预设: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学习一二行诗句 1.谁知道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根据注释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预设: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3.“客情”是什么意思?第二行诗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作者出门在外。客情指旅客思乡之情。句意为,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4.用自己的话解释“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预设: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三)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出示第三行诗句。“挑”“促织”指什么?请你结合第四句诗,说说这句的大概意思。 预设: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2.出示第四行诗句。“篱落”“明”指什么?第三、四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篱落,篱笆。明,照亮着。句意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