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9338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六)(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112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六,统编,必修,选择性,编版
    单元检测试卷(六)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河北质检联盟高二期中)秦代爵有二十级,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高爵者还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权。爵级记载在户籍中,此类户籍称为“爵籍”。这说明,秦代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B.爵籍是身份地位的凭证 C.爵位世袭主要依据户籍 D.户籍是基层管理的依据 2.(2025·上饶高三检测)秦汉乡村治理体系中,乡啬夫虽为“斗食之吏”,但掌管着徭役摊派、赋税征收、监督户口等大权,掌握着乡民的命脉,有些地方甚至流传着“人但闻啬夫,不知郡县”的民谚。这表明秦汉乡村治理 A.削弱了地方宗族豪强势力 B.凸显儒家价值取向 C.割断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带有一定自治色彩 3.(2025·黑龙江龙东联盟高三月考)下表为西汉皇帝扶助弱势群体次数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皇帝 在位期间颁布的扶助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诏令的次数 汉文帝 2次 汉景帝 1次 汉武帝 8次 汉昭帝 1次 汉宣帝 9次 汉元帝 7次 汉成帝 4次 汉哀帝 1次 汉平帝 1次 A.西汉庶民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福利政策及其宣传 B.西汉统治者以抚弱加强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C.抚弱诏令颁布次数越多意味着在位皇帝越贤明 D.抚弱诏令体现了西汉时期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 4.(2024·许昌高二下期末)魏晋时期户籍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由秦汉的编户齐民制演变为职役身份制。统治者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按照身份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田庄经济的发展致使纳税人口锐减 B.江南开发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C.造纸术的改进推动户籍统计的进步 D.强化集权和社会控制的需要 5.(2024·孝感高二期中)隋朝建立后,统治者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隋唐推行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B.缓和社会的矛盾 C.加强对百姓的控制 D.确保赋役的征派 6.(2024·河南叶县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唐朝陆贽说:“汉置常平之仓,隋氏立制,始创社仓,终于开皇,人不饥馑。除赈百姓外,一切不得贷便支用。每遇灾荒,即以赈给。”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重视粮食安全 B.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C.民间借贷活跃 D.救济制度较为完备 7.(2024·焦作高二期中)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时,“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这段史料说明当时 A.依户籍征赋役作用削弱 B.采用以职业定户籍做法 C.政府解决徭役扰民问题 D.人头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8.(2024·河南九师联盟高二联考)南宋时期绍兴知府史浩为了救助贫困的知识分子,乃“捐己帑,置良田,岁取其赢,给助乡里贤士大夫之后贫无以丧葬嫁遣者。附于学,而以义名之”。后来他出任知福州,又设义庄,以济贫苦的孕妇。这些举措 A.成为宋朝主要的救济方式 B.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C.加强了地方世家大族势力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9.(2025·晋城月考)下表所示为《明实录》中有关正统七年(1442)富民出谷赈济而受旌表的记载。据表可推知,此时 月份 筹集民间赈灾粮总数 记载详情 五月 18 000石 浙江湖州府民吴孝光、处州(今浙江丽水)府民叶仲仪、杭州府民潘钰、绍兴府民应行简……陕西西安府民卢质等各出稻麦千石有奇,佐官赈济 六月 14 000石 浙江严州府民程懋正、衢州府民华庆、杭州府民周通、金华府民方维贤、处州府民金惟广等,直隶大名府民于敬……安庆府民汪思义等各出稻麦千石有奇,赈济饥民 七月 16 000石 湖广荆州府民王聪、丁口才,四川重庆府民邢良、徐福林、程本理、黄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