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七年级上册 第5节 生物的多样性(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将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 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的差异,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具体分布、特点、作用见下表: 分布 特点 作用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 动植物种类繁多,结构最为复杂,自动调节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地区 空气,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 能力最强,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之称。 半干旱地区,年 动植物种类较少,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少 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为人们提供大 草原生态系统 降雨量很少。 量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量的肉、奶和毛皮。 干旱地区,降水 植被十分稀疏,以超强耐旱并耐寒的小乔 提供药材,提供肉类食品和皮毛。能 荒漠生态系统 稀少。 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 固定流沙,减弱风蚀 珊瑚 礁、滩 涂、 红树 林、湖 泊、 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沼泽是典型。沼 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湿地生态系统 河流、河 口、沼 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 “地球之肾”之称。 泽、水库、池塘、 水稻田等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以 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调节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在 气候,提供丰富资源。 水中游泳。 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有淡水水 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调节 淡水生态系统 淡水 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气候。 3.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白鲟,中华鲟是属于“鱼类”。大鲵是属于“两栖动物”。扬子鳄(被称为“活化 石”)是属于爬行动物,褐马鸡和黑颈鹤是属于“鸟类”。大熊猫(被称为国宝)、扭角羚、金丝猴和白唇鹿都是 属于“哺乳动物”。 4.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植物:蕨类植物:桫椤;裸子植物:银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水 杉和银杏(被称为“活化石”);被子植物:珙桐(也被称为著名的“活化石”);还有人参、金花茶和望天树等。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 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 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 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 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指外来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自然环境、人畜健康造成的 危害。危害有以下几点: ①对经济的影响。一些外来物种入侵农田、森林、牧场,导致农作物、林木、牧草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 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葫芦能破坏生态系统。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豚草产生 的花粉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褐家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 88 科学 七年级上册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了, 并且因遮蔽地面的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 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