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0192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53775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3课,西欧,经济,会的,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兴起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认识到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情境导入 “11世纪的英国,农夫威廉一家挣扎在饥饿边缘。庄园领主命令他们无偿劳作,收成却归领主所有……突然,村庄张贴新告示:‘开垦荒地者,可获自由!’威廉颤抖着按下手印,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垦殖令 开垦荒地者,可获自由!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 ———卡洛《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的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人口快速增长 农业技术改进 垦殖运动 1、垦殖运动 学生活动 辩论赛:威廉该留在庄园还是冒险垦荒? 材料三: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增加到1248人。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庄园 垦区 缴纳迁徙税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行政自治权 独立司法权 模拟经营游戏:帮助威廉经营租地农场 任务一:土地从哪来? 领主转租 继承庄园 任务二:如何经营? 雇无地农民 强迫劳役 任务三:产品去向? 本地市场 领主仓库 任务奖励 租地农场 2、租地农场 对比归纳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人员组成 剥削方式 产品归属 规模 性质 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9世纪出现,11世纪遍布欧洲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劳役地租为主(依附关系) 自给自足 分散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封建性质) 庄园制度衰落 14世纪中叶以后 租地农场主、雇工 雇佣关系 产品推向市场 集中 资本主义性质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研读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自主阅读课本,明确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生产。 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3、手工工场 阅读材料,说说集中的手工工场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摘编自《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