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0362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六上 23. 月光曲(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69796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月光,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茵”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谱、莱、茵”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钢琴曲导入,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播放《月光曲》)。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 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就会有所了解。(教师相机板书: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四、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2)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勾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4.师:是什么激发贝多芬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中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重点) 2.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难点) 一、引入留疑,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理清了全文脉络。那么,《月光曲》的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二、走进课文,品味探讨 1.课件出示一: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思考:“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琴声会引起他的注意? 明确:“断断续续”,说明钢琴弹得不熟练。因为环境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琴声。又因为弹的是他自己的曲子,所以才引起贝多芬的注意,为下文做了铺垫。 2.课件出示二: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明确:这句话表明盲姑娘既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不想让哥哥因为这件事而为难。 3.课件出示三: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指名读,思考:盲姑娘怎么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 明确:“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此高超的演奏技巧,加之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盲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盲姑娘的话说明她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课件出示四:月光照进窗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明确:“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望了望”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 5.课件出示五:月光正照在……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明确:“恬静”,形容盲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