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深刻认同劳动的价值;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2.领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结合视频分析:每年的国际劳动节,我国都会对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进行表彰。从劳动重要性的角度分析国家歌颂劳动,致敬劳动者的原因 首先体现在: 劳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回顾第二课第一框内容 (1)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P59-1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还体现在: 劳动创造出石器、青铜器、铁器、大机器、信息技术等各个时代的生产工具 劳动创造出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资料 劳动创造出能够反映每一时代特点的文学戏剧艺术等社会精神财富 整个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发展史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人类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历史 (劳动即社会实践,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方式) 1、逛超市,挑选中意的商品 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经济活动 政治活动 文化活动 经济活动 政治活动 文化活动 政治活动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现象有何共性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到银行贷款买房或办厂 3、关注2023年“两会”召开情况 4、习近平主席发表七一讲话 5、参加“爱我中华”演讲会 6、观看电视剧《狂飙》 7、参加村委会选举 结论: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59-2 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构成 衣食住行的生产等 党的二十大召开等 教育、科学、艺术等 1.含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7、毛泽东思想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2、中国梦 3、新型冠状病毒 4、治疗新冠的诊疗方案 5、制造工具的技术 6、制造工具的想法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自然地理环境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五菱宏光迷你 判断: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延伸到社会历史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之前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表现: (1)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或者一些神秘力量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 梁启超 朱熹 以往哲学为什么会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人们的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