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玲玲的画》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 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维度课标本课学习目标任务群学业质量 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2.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1.借助学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 2.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 能结合图画、部件,借助字理、生活实际认识15个生字 正确、规范、整洁会写10个字, 积累会写的7个词语; 能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并简单梳理学过的汉字。 阅读与鉴赏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通过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故事中的“好事和坏事”,理解爸爸说的富含哲理的话。 读正确、读流利,读好人物对话的部分,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表达与交流1.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够借助“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课文内容。提高提取信息和复述故事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表达的道理,从阅读中获得个人感受。梳理与探究1.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2.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借助“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课文内容。提高提取信息和复述故事的能力。 归类识记后鼻音的生字。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已知经验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例“熟字加偏旁”“换一换”等等,能通过插图读懂课文,了解大意。 有丰富的童年生活经验,故事实例感同身受。已有策略经验:划分文章段落,通过朗读,浏览圈划文章的“的字短语”、四字词等。 未知经验 已有策略经验:划分文章段落,通过朗读,浏览圈划文章的“的字短语”、四字词等。 个体差异 孩子日常生活中也会进行画画,也出现过类似于玲玲这种情况,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表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能结合关键词讲出来整篇故事,从而不能整体把握故事内容,所以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突破措施 1. 方法引领,反复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1)读文章想象画面 (2)学会长句停顿(3)老师范读(4)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2.讲练结合,丰富体验。 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利用课后题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学 习 目 标 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重难点)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 时 任 务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心灵故事分享会。现在我们就身处于心灵会客厅中,大家是心灵会客厅的小客人,请在这里倾听、分享自己的心情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