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0258

【湘美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趣味图形》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87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五,素养,核心,趣味图形,1课,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趣味图形》教学设计 课题 趣味图形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趣味图形”为主题,该课程以图形为例着重讲述如何通过设计使得图形更有趣,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对生活事物的关注和感悟。在实施过程中,课堂设计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去理解和掌握技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安排了丰富的示范环节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突破技巧上的难关。并在讲述过程中拓展图形的趣味知识和设计技巧,既有美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体验,教材整体有趣新颖。学习任务:理解图形的意义,学习简单的图像设计。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能用简洁的线条和形状创作具有辨识度的图形符号,并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表达。2、创意实践:能够通过图形组合创造新含义,并且可以用图形突破语言障碍完成简单交流。3、审美感知:能够欣赏不同文明图形符号的独特美感,理解对称、对比等基本构图原理在图形中的运用。4、文化理解:了解图形符号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比较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的图形表达差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设计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技巧的掌握、对应的含义、结构设计等内容仍需加进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 重点 理解图形的意义并能够设计趣味图形。强调思考能力,如何通过设计制作出美观、有趣的图形。 难点 如何通过图形替换出文字和词语也是课程中的难点。 材料准备 笔、绘图工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我们的祖先曾用图形符号记录他们的生活,现在的我们使用图形符号进行交流和艺术表达,传递想法和情感。作品是如何用图形符号表现故事的?(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小知识图形符号表现故事作品通过 象征性图形 、组合叙事 、 抽象变形 和 文化共识来浓缩故事,用视觉符号替代文字,直接触发观者的联想与情感共鸣。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图形符号表达想法。思考右边8个古代太阳图形符号的创作灵感,这些视觉符号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图片)学生A:这些太阳符号的相似点是都以圆形为基础,搭配放射状元素表现光芒。 学生B:不同在于文化表达方式:有的写实,有的融合图腾,有的抽象几何,反映不同文明对太阳的具象崇拜或宇宙观隐喻。图形大小适中一致用简洁且特征明显的图形替换文字,语意一目了然图形周围可适当添加装饰美化(出示图片)小知识甲骨文看!三千年前的商朝人用“画字”写日记:(日)像太阳,(月)是弯月亮,(马)甩着鬃毛跑,(象)甩长鼻子真逗!这些“骨头上的图画”其实是占卜用的秘密代码,有刀刻的直线、三角和圈圈,像乐高一样拼成文字。(出示图片)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画成一个符号。学生B:我喜欢猫头鹰。(出示图片)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绘制班级生活目志或个人假期日记,创想简洁有趣的图形替换故事中的字或词,与同学分享交流。班级生活 :上课、游戏、午餐、运动会假期趣事 :旅行、游泳、吃冰淇淋、看星星“今天 ,我和 → ,吃了 ,超 !” 小技巧这样做更棒一图一词 :每个图形只代表一个词(如 =苹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