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0292

【人美版】美术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1课《影子好朋友》 课件(33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视频

日期:2025-11-0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555004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影子好朋友,教学设计,素养,核心,33页,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影子好朋友》教学设计 课题 影子好朋友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影子好朋友”为主题,教材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理解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培养基础造型能力和想象力为核心目标。学生通过影子绘画观察自然与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如影子变化),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简单表现,通过美术活动表达情感与联想。还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学情,设计了基础绘画技巧教学与互动环节,以帮助学生掌握绘制方法,探索个性表达。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影子绘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会”解构与重组视觉元素“,更在哲学层面思考“真实与虚幻”的边界。2.创意实践:学生需通过调整光源、物体与投影面的关系,发现同一物体因角度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子形态,打破单一视角的固化认知。3.审美感知:通过影子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形状和空间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4.文化理解:结合光影结合的画作,体现影子绘画丰富想象力和留白的艺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绘画能力,但对“光源方向→影子位置”的逻辑关系易混淆,需直观示范,对影子有生活观察(如阳光下自己的影子),但缺乏系统性认知。需要引导关注细节(如影子边缘的虚实变化)等。 重点 观察与感知影子创意联想 难点 光影关系的理解手部控制能力不足 材料准备 画笔、纸张、参考图片、镜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哪些物品可以帮我们找到影子?如何才能为影子画一张像?(出示图片)2.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艺术欣赏树枝和它的影子交错在一起,就像一幅充满意境的水墨画,站在枝头的小鸟就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出示图片)学生A:影子不是刻意造出来的形状,它跟着光的角度、物体的姿态变。这些变化不是人为设计的,却带着自然的节奏———比如树枝的影子,分叉处的角度、歪扭的弧度,都是树枝本身和光线“合作”的结果,就像看一幅极简的线条画。小知识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发出并在均匀介质(如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不透明物体,光线会被阻挡,导致物体后方区域无法被照亮,形成暗区即影子。什么物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光源类:手电筒、台灯、手机闪光灯、蜡烛、太阳。 辅助观察载体:白墙、白纸、地面(如水泥地、草地。)小物件(作为遮光体):玩偶、文具、手(通过手部造型)等不透明物体。(出示图片)二、感知体验观察映射在不同物体上的影子的变化。(出示图片)任务一:记录自然界的影子(出示图片)三、创想实践任务二:拿上小画板,一起到阳光下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画一张影子画吧!小技巧一、先“定影”再动笔,少走弯路找平整的载体(白墙、白纸最好),用光源把物体影子固定好———比如用胶带轻轻粘住小物件底部,或让手保持姿势不动,避免画到一半影子跑位。二、用“虚实结合”画影子,更有质感描影子轮廓时,别全画实线:比如物体边缘圆润的地方(像玩偶的头),影子线条可以画得稍虚(用铅笔轻描);棱角分明的地方(如积木),线条画实,能体现物体特点。三、借“辅助工具”画得更灵活用细一点的笔(铅笔、勾线笔)描轮廓,不容易画歪;想画大影子,就把物体凑近光源(比如手离手电筒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