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4107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课件 (3)26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427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专题,民事权利,义务,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26张PPT。选修5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一、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 1.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①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既可以是公民(自然人),也可以是依法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②客体: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③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维护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实现民事权利,不仅需要完善立法,而且需要民事主体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和利益。违反义务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法律均有相应的规定。权利人在实现民事权利、追究他人法律责任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二、积极维护人身权 1.人身权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属于人格权。 2.民法通则对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的规定 (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2)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3)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4)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5)我国民法对于公民的隐私,是与名誉权一并保护的。 三、依法行使财产权 1.财产权 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物权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他物权又是指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所有权 (1)含义: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2)分类:我国的所有权按主体划分为三类:国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财产属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4)在生活中,还可能由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财产共有分为按份共同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 3.用益物权 (1)含义: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2)包括内容: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地役权等。 4.担保物权 (1)含义: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就是担保物权。 (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强调的是“管理”,而《国有土地上房层征收与补偿条例》体现了由单向的管理到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 (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体现了对公民民事权利中物权的尊重和保护。请说明物权具体分为哪几种类型? (2)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民事活动主体应如何行使权利? 解析:依据依法行使财产权的知识,准确理解好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内涵。结合“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调动民事活动主体应遵循的原则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