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84-86,例1。 二、教材分析: 教材横向分析: 不同点:顺序编排略有不同。 相同点:都是从“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这个顺序编排;都是从格子图———通过数面积单位的个数入手,体会度量的本质;都是依托转化思想,立足度量本质。 新课标修订之后,“量感”被正式提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可以用“数”+单位的数学语言表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知识体系中的内容,要求学生从度量出发进行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的面积公式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本质上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材中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为探究过程,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转化与联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在四年级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基础。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是一个“数面积单位”到“算面积单位”再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学生最初学习面积以及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正是由“数”到算,得到面积的大小,抽象出运用长和宽算出面积的方法。同时学生另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也接触过转化的数学思想,这是学生突破本节课难点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进行大胆猜想验证,积累活动经验,在过程中探索、发现、推理、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在课堂上从度量开始,动手操作用不同方法面去度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进行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目标:通过单位的累积对平行面积进行测量,掌握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利用新旧图形的转化,可以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理产生面积公式。 迁移目标:体会到探索平行面积公式的基本思路,遇到新图形时,能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本思路运用到新图形面积公式的探究中,尝试解决更多图形的面积,发展直观想象、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通过单位的累积对面积进行测量,掌握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利用新旧图形的转化,可以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理产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六、教学难点: 体会到探索平行面积公式的基本思路,遇到新图形时,能将探索面积公式的基本思路运用到新图形面积公式的探究中,尝试解决更多图形的面积。 七、教学过程: (一)从量而起,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会读这个字吗?让我们一起大声读出来。 师:像我们学过的长度、面积都是量。伟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说过:量起源于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知道量的大小我们必须要去量一量。那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请仔细观察,这条线段的长度是多少? 师:回顾我们刚刚的度量过程要想度量长度,就要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长度单位。 引出课题,从量出发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互学———利用面积单位度量,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请看,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之前在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时用到了什么方法? 预设:数方格。 师:好方法,请看我们用方格纸当做面积尺,而数方格其实就是用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