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单选题 (2025·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因黄河下游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堌堆文化。堌堆是古代先民们为躲避洪水在平原上堆积的土丘,遍布菏泽大地。图1示意菏泽现有堌堆的空间分布(2021年),图2为菏泽堌堆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堌堆分布区也是聚落密集区,该区域聚落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四季如春,适宜居住 B.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C.靠近河流,水运发达 D.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2.古代先民们修建堌堆,说明黄河下游( ) A.支流众多 B.流域面积广 C.水位变化大 D.结冰期长 【答案】1.B 2.C 【解析】1.菏泽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并非四季如春,该选项不符合当地气候实际,无法成为聚落密集原因,A错误;材料提到堌堆是古代先民躲避洪水在平原堆积的土丘,平原地区土壤因黄河泛滥堆积等,较为肥沃,便于农耕,农业发展利于聚落形成与聚集,符合聚落密集和堌堆分布关联,B正确;图中虽有黄河等河流,但古代堌堆分布区聚落形成初期,水运并非主要影响因素,且材料未体现水运发达对聚落的作用,主要是农耕需求,C错误;材料未提及堌堆分布区矿产丰富、工业发达,古代聚落形成也以农业为主,该选项无依据,D错误。故选B。 2.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支流少,并非支流众多,与堌堆修建目的躲避洪水无关联,A错误;流域面积广是黄河整体特征,堌堆修建是因下游局部洪水威胁,流域面积广不能直接说明下游需建堌堆躲洪水,B错误;黄河下游流经平原,降水季节变化大等导致水位变化大,洪水期易泛滥,先民需建堌堆躲避,符合材料中堌堆功能,C正确;结冰期长影响的是航运、凌汛等,与躲避洪水建堌堆无关,材料强调洪水威胁,并非结冰问题,D错误。故选C。 (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农业农村部《2025年春耕备耕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下图为我国春耕播种时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春耕播种的时间是( ) A.2月下旬 B.3月中上旬 C.4月中下旬 D.5月上旬 4.影响乙地与丙地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5.丁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有( ) ①夏季光照强 ②大气降水多 ③昼夜温差大 ④生长周期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C 4.A 5.B 【解析】3.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春耕播种时间对应的图例是4月中下旬,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由图可知,乙地位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该地区主要发展河谷农业,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春耕时间较晚;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春耕时间较早;所以,影响乙地与丙地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人类活动无关,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由图可知,丁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②错误,①③正确;该地区夏季气温较高,生长周期较短,④错误;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5·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隋朝初年,修建了以洛阳为轴心的“Y”字形隋朝大运河。元朝时期,在原有运河基础上“裁弯取直”,由此直接沟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运,史称京杭大运河。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及京杭大运河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隋朝初期,通济渠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停航,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避开洪水 B.种植树木 C.河水结冰 D.经济萧条 7.当前,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成为“黄金水道”,原因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